【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李占鹏 窦开虎]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价值蕴蓄
  作者:李占鹏 窦开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 点击数:8197
 


  内容摘要: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为中国戏曲不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浏览、阅读文本,而且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整理、研究领域,对传承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戏剧学价值,它们的粲然亮相使向来狭隘闭锁的戏曲学界目睹到《元曲选》、《六十种曲》、《太和正音谱》、《南词叙录》诸通行本之外更丰富的各种形态的戏曲文献,不但为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崭新凭证。他如《说剧》、《优语集》、《宋元戏曲史》、《宋金杂剧考》、《清代戏曲史》、《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在戏曲文献资料的搜集、钩稽、寻访、考索方面都成绩斐然,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戏曲文献;戏曲文本;戏曲史;20世纪;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戏曲文献的持续大量发现堪称曾经造成一定轰动效应致使不少耆宿时贤频频驻足凝眸的奇景壮观。20世纪是中国戏曲文献整理和研究取得卓荦进步和辉煌成就的百年,也是中国戏曲文献发现创获至为丰赡的百年。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为中国戏曲不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浏览、阅读文本,而且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整理、研究领域,对传承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百年发现看,每种戏曲文献的面世年代都难以先期预测,无法提前揆度,它们的出现虽乍冷乍热,忽疏忽密,既不均衡,又无规律,却断断续续地贯穿着20世纪的整个历程。它们大多数初见于海内外经营图书的店肆摊铺和酷爱文艺的家族村落,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我国地下的考古发掘,还有一部分藏于世界一些国家及地区久负盛誉抑或不甚知名的各类图书馆。①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连贯,地域分布辽阔;类型构成繁复,特征表现奇异;价值蕴蓄宏富,意义指归深广,它们是古代社会留存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戏剧学价值,它们的粲然亮相使向来狭隘闭锁的戏曲学界目睹到《元曲选》、《六十种曲》、《太和正音谱》、《南词叙录》诸通行本之外更丰富的各种形态的戏曲文献,不但为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崭新凭证,而且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真实资讯。通过这些发现既可透视中国古代戏曲文献的形成、流传和藏存,还能体悟一代热爱收藏的知识分子面对行将消失的我国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精神和高度的时代责任。现当代戏曲学家对此都有至为精辟的论断,像郑振铎在《中国戏曲史资料的新损失与新发现》中说“单就元、明传奇而论,其新发现的资料,假若能约略整理一下的话,真要使十余年前的研究者吃一大惊”②;傅惜华在《近五年来所获之戏曲珍籍》中说他“每遇戏曲书籍,勿论旧椠名刻,南府官书,梨园传本,苟力所能逮,莫不尽事搜藏,故插架日增,积书盈室,所得乃近万卷”,而“较为珍贵罕觏”者,则达“五十种”;③叶德均在《十年来中国戏曲小说的发现》中说“十年中,戏曲小说有不少损失,但也在这十年中却有不少的新发现,其中有绝迹几百年的许多重要文献”,这些“发现以戏曲方面为最多”④;陈万鼎在《六十年来元明杂剧的发现》中说民国以来公私所获大批元明清杂剧、传奇,“颇使士人眼光大开,研究资料日益丰富”,我国戏曲“曩不为人重视”,“历经前贤提倡,不惮精力,远穷海隅,广肆搜求,醵金覆刊,始于尘封蠹余重见天日”,其“鸿功伟烈,令人仰止”⑤;陆萼庭《明清戏曲家考略序》说著者邓长风的考订,“做的就是驱散迷雾的工作,使我们开始读到新鲜的材料,呼吸到新鲜的空气”⑥。这些论断从多个侧面反映出现当代戏曲学家对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主体价值的认同和肯定。全面考察、具体分析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价值蕴蓄,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状况、范畴、性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史的生成、发展、演变必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导引功能与难以替代的实证作用。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价值蕴蓄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数以千计的初写原刻。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拥有数量浩繁、风貌质朴的最早写刻本。它们或仿祖本缮抄,或依手稿镌刻,虽简陋粗拙,甚至漫漶断烂,却属初写原刻,看似颓册败页,实乃稀世珍宝。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虽“可惜见不到原书”⑦,所存乃据原书仿录,却“未经后人篡改,保存了戏文的本来面目,是研究宋元南戏极为珍贵的史料”⑧;《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今存唯一元代当世刊行的杂剧集,“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诚可谓惊人秘笈”⑨;《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纂辑元明杂剧242种,其中钞本173种,刻本69种,堪称元明杂剧之大国,虽全非初写原刻,然“几乎每种都是可惊奇的发现”⑩,“价值实远在寻常宋元本之上”(11),它的突现“最煊赫”,是“整个中国戏曲发现史上一件大事”(12),清昇平署自设立迄解体“计近有二百年之历史,所自编与所尝演之戏,又不下数千种,开旷代未有之局,创千古罕睹之事”(13),这些剧本都是工笔正楷,绝大多数以原创格局传存至今,实为近代戏曲史中重要资料之“大体悉备”(14);《车王府曲本》今存剧本几近千种,虽系行草书体,却未失初写韵致,“这批曲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代由盛而衰阶段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又为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了一次总结”(15),“它所包含的文献价值可与全唐诗、全宋词媲美,它的发现,可与安阳甲骨文、敦煌文书并提”,“足可填补‘乱弹’阶段剧目的空白”(16)。而《西游记》杂剧,明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成化刻本《白兔记》、嘉靖抄本《蔡伯皆》、潮州戏文五种(《荔镜记》、《颜臣》、《荔枝记》、《金花女大全》、《苏六娘》),清道咸时期青阳腔戏曲民间抄本四种(《三元记》、《黄金印》、《涌泉记》、《陈可忠》)诸戏曲作品单行本,与以《盛世新声》、《风月锦囊》、《词林一枝》、《乐府玉树英》、《满天春》、《乐府红珊》为代表的戏曲作品选集,以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南词引正》、《南曲九宫正始》、《霜崖曲话》、《今乐考证》为代表的戏曲理论著作,或抄或刻,都无不保留着面世之初的朴素和质实。它们的发现为中国古典戏曲提供了数以千计的珍稀剧本,丰富了中国古典戏曲作品的种类和内涵,改变了20世纪以前中国古典戏曲作品流传的萧条和沉寂,更为可喜的是,它们能使后世随意浏览从未涉猎过的诸多戏曲作品的最早文本。

  第二,世所罕见的孤本秘籍。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包罗装帧别致、行款卓异的众多特殊版本。它们或裒辑于总集,或付梓以单行,都独一无二,为世稀有,是迄今为止孑然传世的唯一典籍,欲考察、阐释某类戏剧样式固非它们莫属。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就是后世认识宋元南戏必须首先接触的三个孤本,而《张协状元》还是“今存最早的南戏剧本”(17);《元刊杂剧三十种》有14种为海内孤本,其“是我们今天研究元人杂剧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18)的价值自不待言,即使非孤本的16种也为更充分地扩大元刊杂剧的社会影响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促进作用。《风月锦囊》四百余年来一直秘藏西班牙,鲜为海内所闻知,“系天壤间孤本”,选录“传奇杂剧,亦颇多今已失传者”(19),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戏文选集”(20),俄国汉学家李福清20世纪80年代初在欧洲发现的《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为《善本戏曲丛刊》所失收,乃名副其实的孤本秘籍,“虽都残缺不全,却收载了不少失传的佚剧与佚出,它们都是值得珍视的文献”(21);清以前行世的元代《西游记》杂剧今仅存明万历刻本,后世版本皆据此抄刻而来,它是“现存最早的这一题材的戏曲剧本”,“对我们研究西游记故事演变有着重要价值”(22),宣德南戏抄本《刘希必金钗记》出土于广东潮州西山溪明墓,今已无别本存世,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戏文写本”(23),也是“迄今见到的最古老演出剧本”(24),《远山堂曲品剧品》“湮沉了三百年”后方“重见天日”(25),实属秘籍,从未见于著录,它“不仅丰富了明代传奇、杂剧的数量,也提供了明代戏曲史上一些重要资料”(26);《南曲九宫正始》“前后共历二十四年,易稿九次,方始成之”(27),虽为曲谱之伟著,然亦系孤本,它“保存了一百多种‘元传奇’,其中三分之二是近人辑佚所未及的”(28)。他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清昇平署戏曲文献》、《车王府曲本》、《吐鲁番梵文戏剧残卷三种》诸戏曲作品集以及《盛世新声》、明成化刻本《白兔记》、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所代表的戏曲作品选集、单行本和理论著作,或全部或部分地以孤本秘籍的身份,填补了中国古典戏曲领域的许多空白,为戏曲校勘提供了一种毋庸置疑的确凿文本。中国古典戏曲绝大多数作品只有孤本独刊,重刻再版十分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版本价值的敏锐判断和允当鉴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2014年03月12日 15:2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赵懂]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条: ·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2013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相关链接
·[孙芳]画中“戏”·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征文启事·“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筹备会暨 “民间游戏进课堂课程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程慧琴]莆仙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张倩怡]电子游戏文本的故事形态分析·[于学斌]生活文化视角下的民间体育游戏文化研究
·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
·大型戏曲文献《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出版·[蒋星煜]《古剧民俗论》和中国戏曲史研究
·《齐如山文集》:追慕大师风采·[傅谨]中国对于日本的意义
·中国古戏台:60年消失近9成·《中国古戏台研究与保护》出版
·[元鹏飞]“图与文合”:明清刊本中的戏曲演出图像·[车文明]宋元戏曲壁画值得重视
·[苗怀明]戏曲文献学刍议·[乌丙安]中国戏曲古源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