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王文宝:《弘扬祖国的民俗文化》
  作者:王文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1 | 点击数:8444
 

 
弘扬祖国的民俗文化
王文宝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5月1日
平装: 76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04029090, 7104029095
条形码: 9787104029090
丛书名: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民俗学研究文存。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民俗学运动发展的分期问题;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端;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端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民俗学运动奠基与开展时期;中国民俗学运动的新兴时期;北大歌谣研究会与《歌谣周刊》;《歌谣周刊》与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我国民俗学运动为何兴起于北大;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一张同人照;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十二个第一;弘扬中山大学民俗学者的创业精神;杭州中国民俗学会何时成立等。

作者简介:

王文宝,1926年6月13日生于北京。195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49年、1956年、1979年先后参加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桂林市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91年退休前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所副所长兼民俗民艺室主任、副研究员;为1983年、1984年先后成立的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俗文学学会的发起者和筹建者之一,先后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兼秘书长、顾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被聘为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出版著作有《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中国民俗学史》、《中国民俗研究史》、《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国俗文学词典》、《中国俗文学家(者)传略》、《吆喝与招幌》等20多种发表文章约400篇,待出版著作有《北京民俗研究史》、《北京民间儿童娱乐大观》。


目录

一、中国民俗学运动
我国民俗学运动发展的分期问题
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端
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端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民俗学运动奠基与开展时期
中国民俗学运动的新兴时期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歌谣周刊》
《歌谣周刊》与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
我国民俗学运动为何兴起于北大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一张同人照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十二个第一
弘扬中山大学民俗学者的创业精神
杭州中国民俗学会何时成立?
风谣学会的一帧宝贵留影
旧时北京刊物上的民俗学足迹
倡议编辑出版《稀见珍贵民俗学报刊影印汇编》
解放前上海民俗学运动掠影
珍贵的中国第一批民俗学课试卷
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新民俗学而努力
我国民俗学运动的一个创举
我国民俗学事业前程灿烂
我国民俗学运动的新崛起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纪略
中国民俗学会章程
被冷落的民俗学恢复生机
我国民俗学运动新兴时期的腾飞
十年来我国的民俗学研究
《中国民俗学发展史》自序
北京大学与中国民俗学运动80年
我国民俗学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创建全国性民俗学组织的情况

二、民俗学研究
概述民俗学的几个问题
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漫话商业宣传民俗
专门记录清代北京商业宣传吆喝习俗的两个手抄本
商业宣传习俗资料的新发现
《中国招幌辞典》序
《吆喝与招幌》引言
古今饮食业宣传琐谈
丰富多彩的北京民俗文化
北京话的特点——最突出最活跃鲜灵灵的京味儿民俗文化
北京民间的饮食
北京民间食品
……
三、民俗学家
四、俗文学研究
五、评介
附录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文宝:《从大杂院儿里走出:民俗文化随笔》
下一条: ·王文宝 王文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北京民间儿童游戏》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