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萧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4 | 点击数:6202
 

 

  春风得意马蹄疾,转瞬之间,大寒退去,小龙隐没,踏着迎春的鼓点,神采奕奕的天马在立春时节翩然而至。

  公元2014年,是农历甲午之年,即十二生肖之马年。马年在传统占卜中曾多有微词,而在五行属性上,甲属木,午属火,是木助火旺之年,对于习惯“中和”的中国人来说,似有过激之嫌,因此在人事行为中有诸多预设的禁忌,当然我们今天大可不必为这种传统观念困扰,我们倒是可以借马年的话题,说说马的自然品性与我们生命精神的联系。

  马,很早就成为人类生活的助手与精神的朋友。大约在5000年前,亚欧草原的人类开始驯服无缰的野马,马进入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为人类生产的畜力、生活的资源与战争的工具。由于马与人类的亲密接触,马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马也就成为人们精神的寄寓与讴歌的对象。

  马是勇武刚健的象征。在天为龙,在地为马,《易传·说卦》:“乾为马”,马合天道,马属阳性,马迅疾刚健,故“天行健”,成为君子自强不息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马之形象与意象总是与饱满的情感、张扬的性格、高昂的精神、发达的事业、繁盛的景象与凯旋的英姿相连。周穆王日行千里的神奇八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王扫六合的铁骑战车,汉武帝的“西极天马”,唐太宗墓前的“昭陵六骏”,无不彰显着俊逸奔腾、睥睨群小的昂扬气象。汉唐时代的盛大与飘逸凝聚在雕塑、绘画与诗文之中,成为激励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不竭的精神资源。在民族遭逢生存忧患的时刻,历代仁人志士无不以义无反顾的姿态,捍卫着民族的大义与尊严。

  马具有忠诚与善良的品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负重奔走乃至牺牲无怨。无论是项羽的乌骓、关羽的赤兔马,还是唐僧的白龙马,都是主人的良伴与得力助手,我们不妨举一例马忠诚护主的故事。南北朝人王行思,养了一匹马,有一天他出门过河,王让船夫先渡马过河,再接自己。等王渡河时,突遭大风,船被掀翻,站在岸边的马见主人落水,立即冲进河中,奋力救起了不识水性的主人。我记忆中儿时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人与战马的故事,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战马拼命救走身负重伤的主人,那感人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出生入死的忠诚是当今社会稀缺的道德资源,我们在马年的马故事中能否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

  马不仅有良善的本性,还有着令人倾倒的姿容。马的优雅在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马为六畜之首,是动物中的王子,马首昂扬,马眼清澈,马耳耸立,马鬃飘逸,马臀肥厚,马体修长,马蹄坚韧,马给人以“俊”的美感,这是对马的静观。如果在蒙古草原,姑娘小伙玩起相互骑马追逐的“姑娘追”游戏,疾风骤雨般的嬉戏之后,信马由缰的漫游中,马成为幸福爱情的向导,马的优雅更令人心旌荡漾。所以,骏马是古今中外英雄豪杰、文人雅士赞美的对象。马是具象的,它可以是遥远的西域驮来佛教经籍的神奇脚力;马是抽象的,它是哲人思想的载体,“白马非马”的命题,开启了中华思辨的智慧。

  在历史社会,马还是地位、财富的象征。古代帝王出行,要由清一色的四匹高头大马拉车,那气派要超过当代的加长“林肯”轿车。汉朝初年因为经济的凋敝,皇帝、大臣也只好委曲求全,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简朴局面。当然这是事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一旦经济恢复,车马仪仗自然要符合帝王礼制。“乘肥马,衣轻裘”、“宝马雕车香满路”不仅是王公贵族的豪奢,更是古代都市土豪的风尚。马在这里除了应景的亮相之外,更多的是茫然与无聊,自然也就失却了它驰骋疆场的英姿与显示俊美的机会。

  奔腾是骏马的属性。“不待扬鞭自奋蹄”,是良马的内在素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进取者的壮志。在物质丰盈、娱乐趣味浓郁、精神日趋平庸的当下,奔腾向前、不断进取的龙马精神具有激发我们奋进的力量。

  岁月轮回,又逢甲午马年。甲午之年,是铭刻在中国人心版上的特殊时间。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种警醒、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在古老中华重新崛起的历程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冷静超然的智慧,去迎接机遇,去化解危机,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梦想。祈愿中华神骏永远俊美、雄健、豪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1月3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叶舒宪]神话学的当代意义
下一条: ·“神话学文库”17种书出版:论神话学的当代意义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马盛德]仪式与舞蹈·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现途径研究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马千里]非遗与文化遗产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
·[马光亭]认猪为母:苏北乡村的动物信仰·[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