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通知
  作者:文化部艺术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20 | 点击数:4125
 

索 引 号:000014348/2013-00634 分类: 公告;通知  
发布机构: 艺术司  发文日期: 2013年08月20日  
名  称: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通知 
文  号: 文艺函〔2013〕1302号  主 题 词: 文化 扶持 通知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

  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粹,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和世界上许多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一样,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在当代也面临演出市场萎缩、观众老化、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不足、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特征的剧(节)目为数不多等问题。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持发展曲艺、木偶戏和皮影戏的批示精神,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及曲艺、木偶戏和皮影戏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引导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创作生产,推动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的继承和发展,促进舞台艺术的全面繁荣,文化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申报、遴选,对入选的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予以扶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对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扶持,将从“优秀传统剧(节)目”和“优秀新创剧(节)目”两方面进行,既着眼于艺术传统的承续和艺术品种的有效保护,又着眼于体现时代风貌的创作和表演团体的持续发展。剧(节)目应追求“真、善、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二)优秀传统剧(节)目应充分保持本艺术品种的传统特色,经历史检验和时间沉淀,内容健康、表演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优秀新创剧(节)目应在充分继承本艺术品种本体特征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曲艺除中、短篇节目外,长篇“说书”可以是精华选回;木偶戏和皮影戏可以是全本整台,也可以是精华折子。

  二、申报范围及数量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申报大型剧目(时长60分钟以上)、中型剧目(时长30-60分钟)数量合计不超过3个;小型节目(折子、选回)(时长30分钟以下)不超过6个。

  (二)全国各种体制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表演团体均可向本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本地专家遴选,确定上报剧(节)目名单。

  三、申报材料

  (一)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报推荐函(主送:文化部艺术司);

  (二)《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申报表》(附后)每个申报作品1份,由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填写并加盖印章;

  (三)申报作品剧本2份、近期演出光盘2份(务必附字幕)。

  申报材料请使用邮政特快专递(EMS)寄送,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20日,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过期不再受理。

  文化部艺术司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剧(节)目进行审看和遴选后,将入选剧(节)目名单通知各地。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文化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

  邮政编码:100020

  联系 人:陈 珺、许浩军

  联系电话:010-59881772、1773(传真)

  本通知及其附件可在文化部官方网站(www.mcprc.gov.cn)查询、下载。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申报表

  文 化 部

  2013年8月15日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2013-08-1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文化部:关于印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条: ·文化部:关于公布全国曲艺、木偶剧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扶持评审结果的通知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