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晔原 邵清风]《唐代节日研究》:激活记忆中的节日
  作者:刘晔原 邵清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1 | 点击数:4116
 

唐代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反映的就是唐人春季踏青的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其中的节日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也贯穿于各个领域。在主张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节日文化研究随之发展。张勃女士十余年来致力于节日研究,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唐代节日研究》

  全面展示了唐代节日风貌

  在我国节日文化发展的链条上,唐代是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环。《唐代节日研究》以四十余万字的篇幅,全面展现了唐代节日全貌,深入分析了其流变以及文化、社会的背景,在节日文化史断代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部断代史,该书对唐代节日的总体面貌进行了阐述,列出了唐代25个主要节日以及相关的活动。在对唐代节日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提出唐代节日有“新旧并存”“节日交往超越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在志缘关系的基础上”以及“胡风弥漫”等六个特征,准确地把握了唐代节日与前朝后代相区别的一些重要元素。

  作者在研究中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唐代节日全貌做了极其严谨可信的呈现。如书中“唐代节日名目”一节,短短一个表格,注释倒有百余条,十分翔实。凡有观点提出,哪怕是极小的观点,也必有大量的史料佐证,几乎做到言必有据。这样扎实的研究使得书中的结论可以直接为后来者所使用,书中的资料在占有、辨析方面更能造福后学。

  深入探讨节日的起源和演变

  断代史的研究难免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断代的选择以及选取的这个“代”和研究对象自身发展节律之间的矛盾。

  《唐代节日研究》顾名思义是以政治史为断代依据,但若泛泛而谈唐代节日文化,将其看成一个没有变化的整体,其意义就不大,从全局而言,也很难和别的节日断代史“首尾相接”形成整体。况且有唐一代近三百年,在漫长的节日发展史上,是一个因节俗变化而引人注目的时代;这三百年间,要考虑到节日文化整体的发展以及各个节日的起落以及地域之间的传播,更是复杂。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迎难而上,始终把研究重点放在“变迁”二字上,做到了断代不断流,以描述和阐释唐代的“新情况”为主。正是在对这些“新情况”的不懈追问中,将唐代的节日史描述为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也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新变”背后的文化、社会成因,将节日史作为文化史、政治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解读,抓住了唐代节日开风气之先的特质,探讨了唐代新兴节日和传统节日,从而全面展现了唐代节日的风采。

  行动者的独特角度

  节日相关的行为有其明显的集体性和主体性,在节俗的变异中,个人是主动的建构者,尽管由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差异,这种建构的影响或大或小,但节日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种建构。因此,在节日史的研究中,个人在节日中的行为、对节日的看法都是重要的材料。在这一点上,该专著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创新。

  作者提出的一个鲜明的观点:行动者的选择和实践是唐代节日传承和变迁的决定性力量,而节日又反过来型塑着行动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是第一次在节日历史研究中清晰地将“行动者”这个概念推向前台,从个体实践的角度来解释节日变迁,进而展现节日文化内涵和人生境界。

  本书选取了李隆基和白居易这两个人物进行研究,很有代表性和分析价值。李隆基作为一代君王,他的节日实践活动在唐代的节日发展史上有着无人可比的影响力;而白居易享年74岁、生活经历丰富并留下了大量作品。“于李隆基,更多地偏向于探讨他在唐代节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于白居易,则更多地偏向于展示他的节日生活并阐释它何以如其所是”。在专著的结语部分,作者还专门阐述了行动者和节日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行动者决定了节日的传承和变迁,节日则塑造了行动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唐代行动者在尊重过去的同时又具有纳异的广博胸襟,国家、社会为个体行动者的选择和实践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空间和较多的可能性,所以,唐代行动者具有更多选择和实践的自由,他们的节日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这或许是唐代节日在整个节日发展史上重“新”重“变”的恰当注解。

  唐代煌煌盛世、繁荣张扬,在这三百年间,人们享受了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空气,谱写了节日文化独特而又辉煌的篇章。读完《唐代节日研究》,掩卷沉思,大唐帝国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在脑海徐徐展开。作者数载埋首故纸,在那段远逝的时光里上下求索、对千余年前的节俗艰难勾勒,遥想“当年”,还原记忆、认识自我,把存活于“当下”又活跃于“记忆”中的节日展示出来,历史和现实在敏锐的思考和研究中穿越、呈现,实属难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1日 09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文章]永远珍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叶舒宪]神话学的当代意义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