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托马斯·威廉·黑曾·罗尔斯顿著,西安外国语大学神话学翻译小组译,黄悦 王倩校译《凯尔特神话传说》,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版。
当我们沉浸于小说《魔戒》或电影《指环王》中幽暗森林的诡谲静谧,或是聆听恩雅灵魂之声的飘渺空灵,又或是玩味叶芝笔下变化成鱼的达纳少女的燕姿曼妙[1],难免会对这些凯尔特文化符号产生好奇之心——是什么使它们能够深入我们的心底而带来心灵上的触动呢?“神话告诉你文学和艺术背后的东西……”[2]爱尔兰学者、诗人托马斯·罗尔斯顿(Thomas William Hazen Rolleston)的著作《凯尔特神话传说》(Myths & Legends of the Celtic Race)就对凯尔特神话与传说故事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展现了凯尔特民族文学艺术背后的精神史,为我们解答上述的疑问。
在这本书的开篇,罗尔斯顿对凯尔特人的历史源流与宗教信仰进行了简略并系统的勾勒,其间援引了希罗多德、凯撒、普林尼等历史名人对凯尔特民族或只言片语或充满神秘色彩的记录。而本书的主体部分,则是对凯尔特神话和传奇文学的系统分类。作者将之分为四类,即:神话故事群(或称入侵故事群)、乌托尼恩(或克纳瑞恩)故事群、莪相(或芬妮亚)故事群,以及大量的难以归纳入任何时期的故事和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不仅对凯尔特民族神话以及民间传说进行了谱系式的描绘,还重点呈现出这些故事的情节性,并对诸多英雄人物,如卢赫、康纳瑞、库丘林、芬恩等进行了性格塑造。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本书是为了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而并非只是为了科学研究而作”[3]《凯尔特神话传说》在研究本位之外还加入了文学的趣味性,以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形式展现了凯尔特人充满坎坷与纷争的民族变迁史,“真实地体现了凯尔特光辉的民族精神”[4],将一种既虔诚又理性,既穷兵黩武又文艺浪漫的欧洲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的汉译本,是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教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开设“比较神话学”课程时,组织的翻译组精心翻译,北京语言大学黄悦、淮北师范大学王倩两位博士校译。该译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成果,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丛书之一,于2013年3月付梓发行。这本书所包含的神话学、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考古学等丰富内容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文学人类学研究来说具有启迪意义。书的开篇对历史文献(凯撒、斯特拉波等的记录)、物的叙事(如凯尔特艺术品,巨石上的杯-环印记、船型图案等)等多种材料的运用,为中国文学人类学派近年来所倡导的多重证据法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范式。另外,书中所曾论及的亚瑟王传奇中圣杯(即魔法石)体现古人石头崇拜情结的观点,[5]对于中国文化中的精髓——玉文化研究来说未尝不是一条线索。[6]总之,在神话学与文学人类学理论视域的关照下,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凡此种种,本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人类学从神话角度探寻文明之源的译介成果,它必将充实中国读书界对世界神话园地中最为闪光的品牌瑰宝之一“凯尔特文化”的了解。
[1]参见:[爱]叶芝:《叶芝诗选》,李斯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9页。
[2][美]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神话的力量》,朱侃如译,北京:万卷出版社,2011年,第25页。
[3][爱]托马斯·罗尔斯顿:《凯尔特神话传说》,西安外国语大学神话学翻译小组译,黄悦、王倩校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277页。
[4]同上,第56页。
[5][爱]托马斯·罗尔斯顿:《凯尔特神话传说》,西安外国语大学神话学翻译小组译,黄悦、王倩校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271页。
[6]参见:叶舒宪:《伊甸园生命树、印度如意树与“琉璃”原型通考——苏美尔青金石神话的文明起源意义》,《民族艺术》,2011年03期;叶舒宪、唐启翠:《玉石神话信仰:文明探源新视野》,《社会科学家》,2011年11期等文。
(作者简介:夏陆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