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中,叶舒宪无疑是一位领军人物,由于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努力推动,中国的文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全新的显学,并日益在国内和国际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个更大的意义上说,神话学文库的出版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跨学科特征起到引领的作用。可以说,本文库的出版为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王宁 (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由叶舒宪 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17本)出版了,这是中国神话学界和中国民间文艺界的大事。自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以来,限于各种条件一直没有系统的理论出版物。今天,神话学文库出版了,虽是第一辑,已经显示出它的巨大气魄和高远立意。
它涵盖中外,引进经典论著;它立足中华,推出前沿成果。它回顾远古,从伏羲到洪水;它关注方法,从母体到到符号;它环顾亚太,从近东到日本;它注重理论统领性,有百年的重要论文,它重视本土性,注重区域民族个案。它为新兴学科“文学人类学” 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各社会科学科开拓视域。可谓有序跨界,意义重大。
——刘晔原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
神话是一个民族传统中最为古老的那条根,此后的民间文学丶表演艺术丶传统工艺丶节日仪式多萌发于此。因此,一个民族要想摸清自己的家底与文脉,就不可能不对其神话进行深彻研究。然神话逴远,委原迷离,要探究竟,难度可知。舒宪兄携众精英精研十年并于近日出版之《神话文库》,不但可使国人对本国遗产的认知达到一个空前高度,同时,也可使国人对其他遗产类型的产生与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
《神话学文库》的出版,可喜可贺。这是我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醒目的里程碑,也是中西学术思想与成果对话性的一次重要标志性事件。十年辛苦不寻常。中国学者以其独特身份的独特价值,参与人类文化经验与文学经验的整合与重塑。今后,我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神话学研究的步伐将迈得更大、更扎实、更具世界性声响。
——方克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神话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年代,陆续引进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德国和法国社会学派神话学、德国语言学派神话学、英国功能学派神话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下以搜神述异传统为主导的中国神话理论和方法,与西方神话学互相交融、互为补充,出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第一个神话学高潮。到40年代,众多的知识分子到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口传神话,神话资源从载籍神话扩大到了民族神话和口头神话,从而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神话学高潮。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界走出封闭,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引进了西方原型理论与结构主义理论和俄国的神话诗学与形式主义,推动了中国神话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革故鼎新,出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三个神话学高潮。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叶舒宪教授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17本书)为标志,展现出中国神话学进入了一个以开放的心态、历史的眼光、多种的范式、宽阔的胸怀为学术理念和学科特点的全新的历史时期。神话学成为一门普遍受到社会和学界重视的显学。
——刘锡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是杨利慧教授率领的学术团队历经十年磨砺而完成的一部认真之作:除了田野调查和撰写态度的认真之外,本书的作者还对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现代口承神话——做出了认真深入的思索,而这个方向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神话学者的充分认识和论证。他们的调查发现和理论探索,不仅对于神话学成为现代学和当代学(而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学问)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表达了中国神话学者对人的存在的终极问题的深切关怀。
——吕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神话学家
杨利慧、张成福编纂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很好地汲取了学术史的成果,改变了西方学者对待中国神话的粗暴做法,比如凭借比较有限的材料,使用并不适合中国特点的分类方法等。中国神话研究曾经以汉字书写的古文献为主要对象,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当代社会的活态神话,同时,神话的跨文化研究使人们了解到,我们所熟悉的分类系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局限性。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作者从民间文学的AT分类法到母题划分以及母题索引的编纂,从这些国际学界通用的标准(索引的编排体例)中,探求分析中国神话的类型学方法。作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神话研究的经验,对中国神话中反复出现的主要母题进行抽绎和分类,在母题的表述和编排上尽力反映中国神话的特点,资料上力求反映半个世纪中国神话学和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的新成果,兼顾古代典籍、三套集成和口承神话的材料。本索引根据中国神话的实际情况,对于汤普森索引做了许多修改和补充。编纂者还说明了材料来源、性质和使用原则。另外,这部索引总归是阶段性成果,其后续的工作方向,作者均有明确的交代。本书在母题编码、分类、表述以及编排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编纂者创用统一的编码体系,把中国神话中的主要母题统合在一部专题性的神话母题索引中,努力实现索引在整体性、逻辑性和多样性上的统一。从类型学意义上来说,母题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任何民俗学样式都具有历史或时代专属性、民族专属性和文化专属性。因此,该索引的分类贯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既要尊重普遍的法则,也要兼顾文化多样性;而整体性原则,则反映了编纂者对于中国神话基本面貌的整体把握。
——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民间文艺学家
由我国学者叶舒宪、户晓辉两位先生翻译的《<旧约> 中的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和律法的比较研究》作为“神话学文库”之一出版了。该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和人类学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代表作之一,与作者的《金枝》被学界誉为早期人类学的“学术双壁”。作者以惊人非凡的毅力、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精到独特的见识穿越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远古与地域之间的重重厚壁,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解读、解密圣书《旧约》中诸多古俗和神话的本义,为人们认识理解西方文明之源及其与异质文化的关系开启了宏大的视野,也为后人探询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供了无尽广阔的思考和日久弥新的启迪。全书煌煌五十万言,主要由“世界初始”、“族长的时代”、“士师和诸王的时代”和“律法”四部构成。而该书的中文译者叶舒宪、户晓辉作为中国的文学人类学和神话学领军人物和知名学者,满怀对学术和作者的敬畏之心,以同样恒久的毅力和宏阔的视野、学科的自觉与理解的独到、精准的翻译和严谨的表述、科学的精神与人文的情怀将该书译介给中国学界,它既有拿来与参考的意义,又有积淀与开新的功能,这必将为日益显赫的文学人类学的本土化自觉和理论建构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文学人类学起到催化和借鉴的作用。
——蒋德均,宜宾学院教授、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神圣叙事,起源于该民族早期的生存,并以各种形式在后世的文化中不断出现。知识界曾经普遍认为神话属于民族的早期文化,在现代主要只是作为叙事而非神圣之物存在,但是当代的研究已经深刻揭示神话仍然活在当前,也有传之后世的不朽活力。特定的神话是特定民族的文化创造,但是人类文化的世界性交流已经让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都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叶舒宪教授所主编的这套丛书,全面地揭示了神话如何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而不朽的学理,为担心地球村同质化不断增强的人们打开了奇妙的天窗。也为当代神话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和中外对话,提供了范例。
——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神话学文库”之编辑与出版,不但是主编叶舒宪教授近30年来对“神话”精研与反思的具体实践,更有助于学术界重新审视“神话”在中国学术史上之积极意义与价值。“神话学文库”中所展现的神话相关研究成果,抛开传统以来或是将神话作为文学之附庸,或是囿入俗文学中之限制,乃至于神话与历史的长期纠葛,将“神话”提升到人类精神文明、哲学思辨与社会实践的高度。“神话”实与文明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形塑密切相关。“神话”不仅是文学的原型,更可视之为文化基因、文化原型编码。也因此,神话研究也就不能单纯仅作为单一文本叙事,或是文学审美体悟,乃至民俗生活实践;神话研究势必与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等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一视野下,神话学成为跨文类、跨领域、跨地域的学科,具有宏观的科际整合视野与理论高度。
此一文库收录有十七册论著,可大分为外国神话学译著与中国神话学专著。内容涉及神话学之本体论与方法论,以及世界各国神话之专论。有纵向神话发展史的考察,也有横向地域性神话之探讨。涵盖古今,包罗四方,兼容中西,展现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人文学研究与转向的学术成果与发展,不但标志出二十世纪神话学研究之具体成果,也为二十一世纪神话学之复兴,乃至于人文学研究的转向开展出新范式以及前瞻性思考的积极意义,昭示着新神话研究时代的来临,实为二十一世纪在人文学研究上的突破性成果。
——高莉芬(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
·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