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腔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是比较多的。李振中的《论秦腔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从现实出发,结合时代特征,以秦腔的传承与长远发展为立足点,探索性的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中小学设立秦腔课程,二是各地市建立专业秦腔戏校,三是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四是建立秦腔戏剧大学,并在艺术院校设立秦腔系,五是编审秦腔剧目教材与教学大纲。[30]
刘天利的《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一文中,从研究秦腔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出发,提出秦腔发展与保护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二是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最优选择,三是政府支持和鼓励是重要手段,四是加强对秦腔艺术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发挥他们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31]
马维岳的《配套改革刻不容缓》中,通过对戏曲现状不景气的研究,提出秦腔要振兴就必须得改革,改革的劲头主要应用在提高秦腔艺术的质量和魅力上。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一是加快秦腔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二是搞好秦腔艺术的配套改革。[32]
李锦航的《浅议秦腔艺术的出路与创新》文中,通过研究分析秦腔低迷不振的原因,提出几点改善现状的建议:一是解决秦腔的文化认同问题,二是打造自身品牌,三是加快秦腔创新节奏,对于秦腔改善自身困境具有重大意义。[33]
樊凤爱的《分析秦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文中,通过分析研究目前秦腔的发展现状,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来探索秦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不断继承和创新。[34]
田博的《传统与创新之我见》一文,作者把秦腔创新发展的切入点放在了表演程式的创新上,秦腔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精华,海纳百川,走自己的独特之路,作者通过对表演程式概说、行当表演程式创新、行当表演程式创新原则的论述,来探索秦腔发展创新的道路。[35]
赵逵夫的《弘扬传统 与时俱进——论秦腔的艺术传统与改革发展问题》一文,通过对秦腔历史的研究挖掘,进而提出适应时代、推陈出新,探讨了怎么个改法,什么事戏曲的艺术精神,什么是秦腔的演唱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秦腔的改革主要应从剧目剧本入手,进而进行阐述和论证。[36]
此外还有叶涛的《建议建立秦腔艺术博物馆——对秦腔发展前景的构想》一文,从秦腔改革和保存及接纳更多层次观众的角度来大胆提出设想,对于建立秦腔艺术博物馆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37]
季国平的《当秦腔遭遇现代文明》一文,从探讨秦腔面临的严峻时代挑战写起,进而提出秦腔要与时代精神接轨,要有思想、审美、形式、手段的现代化提升和发展,但风格不能丢失,而是更要强化。该文对于秦腔在当下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值得研究。[38]
金行健的《要推陈出新 不要全盘否定》一文,对于正确对待秦腔的传统剧目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传统戏剧指明了方向。[39]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秦腔研究和研究初发期比较而言,有关秦腔研究的文章和论著的数量大幅提高,秦腔的历史渊源、流派划分、秦腔剧目、表演艺术和现状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探讨,填补了不少领域的学术空白。综观20世纪中叶以来秦腔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秦腔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在秦腔的系统化研究不足,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在一些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对秦腔传统曲目研究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赵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2-08-3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