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堕民切口:挖掘尘封在历史的记忆
  作者: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黄坚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9 | 点击数:6224
 


  义桥镇的“堕民切口”以民俗类别入选萧山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为“堕民切口”,又是谁挖掘了义桥镇内这一段曾经湮没在历史中的记忆?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村民。

  堕民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堕民,又称“贱民”,主要指元明时期集中在江浙境内的一部分受歧视的平民,以绍兴一带居多。根据原堕民自述、史料记载以及民俗学者考证,旧时,堕民不得入四民(即士、农、工、商)之列,不得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多任婚丧喜庆杂役等事。

  关于堕民的起源,始终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有三种:宋朝焦光瓒部属因“叛宋投金”被斥为堕民;明朝贬元将后裔与元兵“愿世为汉人奴”;明朝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部属为“丐户”。

  鲁迅在《我谈“堕民”》里也谈道:“我生于绍兴,堕民是幼小时候所常见的人,也从父老的口头,听到过同样的他们所以成为堕民的缘起……他们的祖先,倒是明初的反抗洪武和永乐皇帝的忠臣义士也说不定。”

  原堕民中普遍认同,从民国起,堕民阶层已基本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可以接受文化教育,也可以与其他族群通婚。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堕民获得新生,与一般居民的界线完全消失,地位完全平等。

  切口是抱团取暖的一种方式

  切口,简而言之,是一个阶层所使用的特殊而常常是秘密的词汇,常有粗俗的意味。

  旧时,堕民这个群体求业备受限制,只能从事鼓吹演唱、买卖破布、制售饴糖、收头发鸭毛、开棕绳店、做喜娘、收捡破烂等职业。甚至发展成一种“产业”,有权在四时八节、红白喜事时,以各种讨彩头的名目,讨取赏物、赏钱。

  鲁迅在《我谈“堕民”》里曾这样写:“男人们是收旧货,卖鸡毛,捉青蛙,做戏;女的则每逢过年过节,到她所认为主人的家里去道喜,有庆吊事情就帮忙。”

  而且,在旧时,堕民聚居一隅,不得与一般平民杂处,不得从聚居处迁出。

  由于活动范围限制在同族之中,又受到当时社会上的长期歧视,这个群族对其他族群具有天然的戒心,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他们平时可以放心交流的语言——切口。这种语言可以说是他们抱团取暖的一种方式,曾在小范围内流行了数百年之久。

  挖掘是为了记录这段历史

  在义桥镇的新坝村、七里店村,如今还居住着一些原堕民后裔,但记得这段历史的老人也都已近耄耋之年。

  因为早从民国起,堕民大多与当地其他族群打成一片,故切口实际早已失去存在的意义。与此同时,原堕民的子孙多忌讳这段历史,不愿意长辈提及。

  “如果等会说的人、有记忆的人都过世了,就真的找不到了。”韩浩祖是此项非遗申报的挖掘者之一。在他看来,作为曾经存在过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值得被记录下来。

  他探访了在世的几位原堕民后裔,其中有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十分配合,得到了一些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七八十岁老人的具体回忆,整理出了一批堕民曾经使用的切口。

  作为平时在同一族群交流的语言,切口内容大致包含了身体、职业、天气、地理、动物、植物、服饰、房舍、饮食以及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等各个方面,但因为至少五六十年不用,数量非常少。

 

  文章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2014年1月16日 8:4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龙马”是像龙的马 代表华夏精神
下一条: ·铁尔麦──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
   相关链接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