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黄河上游的文昌信仰
  作者:诺布旺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29 | 点击数:4087
 

  

      【核心提示】文昌信仰在我国历史悠久,传播地域辽阔,形式多样,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民俗现象。

  文昌信仰在我国历史悠久,传播地域辽阔,形式多样,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民俗现象。

  文昌信仰形成

  “文昌”一词可以追溯到道教。在道教中,文昌原本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文昌神是道教神系中重要的大神,及至明代,天下学官皆立文昌祠,清朝也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派官员前往祭祀文昌神。文昌是主管人间禄籍、文运之神,古人相信它主宰人间知识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功名、利禄。围绕文昌信仰,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系列较为丰富的神话传说。

  随着历史的推进,星宿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与人间事务密切相关的神性,而且逐渐同被神化的世间人物相参同附会。文昌封为帝君,又称梓潼帝君,当在元仁宗时。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由此合二为一。《明史·礼志》称“梓潼神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相传,唐代因梓潼神张亚子护佑唐军平息叛乱,唐玄宗将其封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自此,梓潼神声名远播,逐渐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之大神。嘉庆六年,颁告天下,列入祀典,进而形成诸种不同的祭祀仪式和信仰形式。

  文昌信仰传入藏区

  文昌信仰滥觞于汉族地区,但在青海部分藏区极其盛行,从形式到内容极为独特,已经成为亮丽的文化景观,它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互动发展的一个例证。

  在文昌神传播至贵德地区并逐渐地方化、藏传佛教化的进程中,藏传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扮演了重要角色。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之恩师东主仁谦活佛将四川梓潼神引请到贵德地区。贵德县位于青海西宁东南部100公里的黄河之滨,汉藏民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休戚与共,形成了文化、习俗和信仰的交汇融通。“文昌信仰”则是当地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文昌庙,藏语为“尤拉拉康”(意为地方神庙),它位于贵德县城西郊6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间)。1982年,当地人又在旧址基础上按原规模进行修复。

  文昌信仰传播至贵德以来,逐渐地方化、民族化、藏传佛教化,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催生了普遍的民间信仰习俗。佛教传入藏地后,在与苯教和藏族本土文化的碰撞、整合、重构中,以苯教和地方诸神灵作为其护法神或地方保护神。文昌信仰的藏传佛教化同样表现了这一特点。青海省海南地区的文昌信仰主要分布在贵德、贵南、共和三县,其中贵德县境内大约有13座文昌庙。在这些神庙中,除文昌帝君立为主神外,还供有众多的藏传佛教神祇,如黑文殊菩萨、佛陀、莲花生大师、马头明王、大威德金刚等藏传佛教神灵,以及阿米玛钦、阿米直亥、阿米瓦旺等当地保护神和山神。

  文昌信仰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对文昌君的信仰是贵德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传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的诞辰,文昌庙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藏汉信徒也都要赴文昌庙烧香叩拜。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信徒们纷纷赶来烧香供献,祈福消灾。道路上车水马龙,山门前人山人海,庙堂里香火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在历史上,作为祭祀文昌君的活动,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仪式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跳神会、庙会、日常祭祀等。

  跳神会即“六月会”,藏语称“周巴拉泽”,意为“六月跳神会”。这项活动于农历六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举行。它是以文昌神和二郎神为祭祀对象,由贵德县藏、汉、土等民族共同参加的跳神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这一跳神活动由来已久,过去,除了藏族人主要信奉文昌外,在该地区的汉族居住地刘屯、贡拜、下马家、邓家、周屯等地建有二郎神庙。为使当地汉藏民众和睦相处,在文化上交流、融通,人们发起了跳神会。跳神会以赛马会为契机,活动当中,汉族供奉的二郎神与藏传佛教大德迎请的文昌君隆重“会晤”。如今,传统的跳神会已演变成贵德县一项集跳神、物资交流、文化交流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全民性活动。

  庙会,是由一村或数村联合进行的一种集体祭祀活动。庙会通常以祭祀文昌为主要内容,并夹杂一定的娱乐性活动。庙会时间因村而异,一般在每年的2月至7月间。祭祀活动主要是煨桑、念经和牲祭。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娱乐助兴。

  在海南地区,很多家庭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煨桑,念诵文昌神祭祀文,祈求文昌保佑。在完成以上日常祭祀之后,才开始从事其他活动。每逢农历初一、初三、十五等吉日,人们都要前往文昌庙煨桑。尤其在春节时,从初一到十五,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去进行煨桑祭祀。在家中有大事或有人出远门时,也要去文昌庙举行同样的煨桑仪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18日第512期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关注多民族文化的中国剪纸传统
下一条: ·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赵旭东]庙会民俗的认知范式研究·[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张岩松]非遗保护背景下红原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