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刘锡诚]往事与新知
——关于故事家和民歌手陆瑞英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7971
 

  读《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中收入的故事和歌谣,同样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延续,同样是口头语言艺术的不同体裁,但相比起来,歌谣的文本虽然也有变化,但相对比较固定,而故事,则更多地显现出讲述者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个性,在这个领域里,西方学者创造和完善起来的、目前在我国仍然颇为时兴的“型式”理论和方法,则不仅捉襟见肘,干脆就是无能为力,显示出了形式主义的研究的局限和苍白。多年来在脑际萦绕不去的对“型式”理论无法解决中国故事问题的困惑,在研读了陆瑞英讲述的民间故事之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作品内容、情节结构、叙事模式、讲述风格、审美意象等的研究,仍然是民间文学学科不能弃置的重要内容和课题。

  在这一领域里,当代学人(特别是80年代)所做出的开拓和成就,大大超过了前辈——现代学人,即使在世界民间文学学坛上,也是可以引为自豪的。可惜的是,我们的学界并没有对自己的成就和建树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论述。如果笔者所论不致大谬的话,那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发布的《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记录文本以及书中几位学者对陆瑞英其人、以及对她所讲述的作品和讲述的风格特点的初步分析论述,就显示了不言而喻的开拓性学术意义。

  我已步入老年,缺乏国际学界的新知的补充,见闻十分有限。20世纪80年代之前,据认为,前苏联学者在故事讲述人的研究方面,曾出版过一部著名故事讲述家费多索娃的研究著作,走在世界同一学科的前面,得到学界的赞赏。我曾收藏有这部书,改革开放后,我不再研究这个问题,就将此书赠送给了即将成立的台湾佛光大学。据我所知,至少那个时代,西方并没有这类研究活态民间故事传承人方面的研究著作。当代,美国学界的“口头诗学”和“表演理论”颇为盛行,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对杰出的故事讲述者的个案调查与悉心研究问世。而我确信,我们中国学者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在民间故事和民歌传承人的研究方面走在了前面。

  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已经公布了经过认定的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5个类别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6名,给学界打开了一个广泛而未知的领域,笔者期待着学者们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提供出一批支柱性的研究著作来。

  2007年9月30日

  (附注:陆瑞英演述,周正良、陈泳超主编《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学苑出版社2007年5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斯塔多吉:西藏最年轻的《格萨尔王》史诗说唱艺人
下一条: ·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以湖北省长阳都镇湾土家族故事传承人为例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