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以温州永嘉苍坡村为例
  作者:韩雷 杜昕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12720
 

  根据我们调查,有一部分村民抱怨住在古村落的空间太小,孩子长大后要成家立业,原有的居住空间根本满足不了他们追求私密空间的心理诉求,所以就时常出现所谓钉子户见缝插针造新房子的违规操作;而更能赚钱的人则到城里买商品房。我们访谈的一位李姓媳妇可证之。她说:

  一般都愿意住新房子。我有一个女孩现在住在宁波奉化溪口,我叫她来这住几天,她还有两三个月就生小孩了。她说,妈啊,我就不想去啦,去了不方便。去年还是前年?我们做了个洗澡间。她说洗澡间做了,但上厕所不方便。我去呢,也只能住一两天。我说你就过来吧,因为你(刚开始)怀孕要保胎,现在都七八个月了。她觉得洗澡还是不方便,上厕所呢就根本没办法上。农村里的事就是这个风俗。现在什么都要搞新式的。你看这房子,去年重修过但全部塌掉了;旁边也是老房子,但不能住人。[8]

  李氏兄弟老二说得更直接:

  我要求不高,让里面舒服一点,瓦房搞起来,你说是吧!他(政府)如果不同意的话,我也没办法。到时候给我拆了,也没办法。老房子本身它破掉了,是危房。他说你这个房子是老房子,要保护,旅游局说这是古村落,可以开发旅游。但我人住在这里,塌下来怎么办?那你就把保护标准拿出来,哪怕你说我这个房子是古董,你要把它保护起来,可以啊。或者说你就把我搬迁走。搬迁又不给搬,保护又没做到,你说让我怎么办。人住在里面总要生存吧。[9]

  当下古村落的民众还无暇追求精致的文化品味,实际上其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还无法预测。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民众肯定会追求居住空间的诸如舒适、自然和谐等内在的精神享受。现在的苍坡村显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传统民居确实很讲究生活情调的,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即是强调这样的品位;理想的居住空间不仅要有华美舒适的卧室客厅,还要有深深深几许的庭院。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精致到比较高峰阶段的表现。但是这种精致是传统农耕社会的精致。当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突然遭遇以机械化、电气化为表征的现代化技术的升级改造时,传统的生活节奏或方式,对这种并非渐至的现代化所表现出来的高原反应就在情理之中了,虽然生活其中的民众也被现代化生活所诱惑。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积累到一定阶段而逐步实现的;而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与西方形成某种错位,其现代化升级是被迫的,其现代性也因此是被压抑的现代性。所以,传统古村落中有的民居就因为无法适应现代生活而被拆除。但是,那些新盖的楼房又没有达到与现代化生活相匹配的精致阶段——它们至多属于过渡期的纷乱表现。令人担心的是,此过渡期尚未结束,传统民居可能就被拆解殆尽了;曾经的精致和品味还未来得及被充分吸纳以至重构就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文化碎片,届时再奢谈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了。

  现在的苍坡村由于没有规划好,给古树和新栽的树留存的生长空间太小。这也是其他古村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古村落里没有古老的大树实在不可思议,古树本身即粘附着村落的历史和传说,见证着白云苍狗和村民悲欢离合的生活史。村落里若没有了故事和传说,其衰落几乎是注定的。古村落现有的空间相对狭小,而规划保护者又没有很好地解决村民追求居住空间的舒适和品味等紧迫性问题,古村落原来的生存空间就日益遭到致命的挤兑,树木的生存空间以及其他公共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居住空间毕竟是首要问题,至于有没有绿树成荫的公共空间或故事传说却退居其次了。

  诚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言,“住宅是一个按照组织宇宙的同一些对立组织的微观世界,它同宇宙的其余部分保持了一种对等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住宅世界整体上与世界的其余部分保持了一种对立关系,其原则不是别的,就是住宅内部空间和世界其余部分的组织原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所有生存领域的组织原则。”[10]同样,我们也无法忽略古村落居住空间事关生存领域的组织原则,生活其中的民众对其内部空间组织原则的认同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其事关每个生存主体的实践感和生活感等问题域。当下村民认同现代化设施所带来的便利舒适,但并非天然地拒斥传统民居的生活空间。若保护仅止于供游客凝视的空间展示,而忽略了村落和民居的生活维度,那么,这样的保护注定要无功而返。其结果可能就是:政府对古村落保护做得愈多,对其破坏亦就愈甚。或许,从作为对接现代与传统的的生活空间去切入相关问题域,一些保护上的难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众的现代化生活渴求还是可以相携而行的。

  宋代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第一句可能写实,是一种现实逼迫的无奈,但仅仅徘徊在传统的香径上怀旧是不够的,被成功保护好的古村落或传统民居应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有时代变迁的症候,也有强大厚重的历史传统立在那里——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得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下一条: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
   相关链接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子麒 鞠高然]具身性范式下的群体认同与流动边界·[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
·[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郭双]紫陶之神:中华文化认同与金火会窑神的信俗主义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