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作者:陈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9282
 

  二、苍坡村婚俗、家庭养老等民俗变迁及其原因

  历史上村落社会对民俗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古村落是承载着当地村民生活意义和集体记忆的社会共同体,也是一个可以和外界互动交流的现代社区,苍坡古村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的展开,该村的居民生活和传统文化发生了很大变迁。

  (一)村落婚俗的变迁及其原因。

  传统婚俗观念开始变化。苍坡古村同姓不婚的习惯发生改变,村里的大姓李姓之间可以相互通婚。过去男女结婚主要靠媒人介绍认识,现在外出流动的年轻人较多采取自由恋爱方式寻找结婚对象。

  婚礼仪式逐步和当代城市婚礼趋同化。与当代温州其它农村相似,苍坡村婚礼仪式中很多传统特色民俗开始逐步淡化。57岁的村民周兰芬说:“红地毯要从‘苍坡溪门’一直铺到婚房门口,新孺人(意为新娘)是穿白色婚纱走红地毯的,新郎官用轿车(小汽车)接新孺人(新娘)到‘苍坡溪门’,和温州地区都是一样”。婚礼中的洞房布置、嫁妆的准备,一般根据村民的家庭经济实力而不同,相比过去而言,少了民间木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具,代之以电器和现代样式的家具装备新房。闹洞房的习俗也消失了,参加婚礼的村民喝了喜酒拿了婚宴发的“回礼”就立马走人,婚礼没有原来热闹了。婚宴也不一定办在家里,可以到镇上的酒店、宾馆宴请亲友,花费的钱比在家里办婚宴要多,但是这样可以在村中显示自家的经济实力,并在同村人中赢得“面子”和威望。而经济上较拮据的家庭在办婚礼中为了节约开销,往往自家人操刀并雇用人手或者请亲戚邻居帮忙“摆酒”,将婚宴设在李氏大宗祠或者自家大院里,村落邻里之间的帮伙习俗较过去少。

  其次是村落社区内婚礼日渐缺失。很多苍坡村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往往只有订婚仪式而没有结婚仪式。年轻人订婚以后就开始生儿育女,为家族绵延血脉,近年来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干脆连订婚仪式也不举行,谈了恋爱就开始同居生儿育女,并得到民间社会承认而构成事实婚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在原来务工地生养一个孩子以后再回苍坡村办婚礼,更有甚者干脆不办婚礼而构成事实婚姻[⑤]。当然传统婚礼中布置洞房的仪式也消失,他们在永嘉上塘、温州市区等地务工就业的,选择在当地举行婚礼,有人就借租当地宾馆客房暂时充当洞房,这样一种做法在近10年来相沿成俗,这也导致当地村民的婚俗观念发生很大的变迁。村民认为女人“先有(生孩子、或者怀孕)后嫁”根本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和过去的婚俗观念大相径庭 。村里很多年轻夫妻甚至用这个办法逃避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通过田野访谈,笔者获悉苍坡古村婚礼日渐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

  1、古民居内部的居住空间一般比较狭小。在古村落世代生活的家庭,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家庭人口增多,长辈、儿子、女儿都需要分房间居住。而一个古民居内可用的空房根本不够,客观上来说,年轻人外出就业、寄居外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古民居的居住压力。所以,古民居狭小的居住空间、局促的居住格局、拥挤的居住状况是古村落婚礼日益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婚用房的困难使得年轻人往往选择在苍坡村外结婚、生子。

  2、很多村民认为现存的古民居,或者是居住格局已经过时,根本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或者已经大量破损、甚至无法居住,老年人可以将就住一下,而年轻人不愿意花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民居内翻修、布置洞房。如果有一定的财力,他们宁愿把古民居统统推倒,翻建拥有现代居住格局的新民居,这样就能举办婚礼,但是在当前的古村落保护政策制约下,拆古民居毕竟是违章的,麻烦很多,选择在外地结婚自然省事。

  3、苍坡村外出务工、特别是经商的那一部分年轻人,往往把做生意、挣钱看成是头等大事,回村办一个传统的婚礼,前前后后需要大段时间,而在外地结婚,婚礼自然简单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完婚后,也会在一个传统的时间(如春节)回苍坡村宴请亲朋好友,但就不再办传统婚礼了,也不需要在古民居内布置新房。这部分年轻人一般不在古村落常住,即使回家过年,也很少在古民居内居住,何况回古村落举办婚礼。

  其三,传统“从夫居”习俗发生改变。新婚夫妇的居住地也因人口流动这个因素而变。和传统的“从夫居”习俗不同,新郎新娘婚后不住新郎父母所住宅院,而选择婚后在异地居住的模式。原来婚前在外谋生计的新婚夫妇,婚后大都在村内小住一两天就马上离开苍坡村,新娘随“夫”到异地继续谋生、经商或者打工。一些年轻夫妇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即使春节也不愿意回仓坡村过年。大部分人在春节、清明两个节日带着老婆孩子开着轿车回苍坡村探望父母,但是也基本不会在古民居内留宿,因为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年轻人一般选择当天来回。

  (二)村落家庭养老民俗的变迁及其原因。

  近年来苍坡村人口流动的加强、传统婚俗变迁等也带来了分家、养老等习俗的变化。过去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家庭往往因为大家庭内各种摩擦和冲突(如婆媳矛盾)才开始分家,而现在不同了。村民们说:“过去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难免有很多打闹的事情发生,现在分家打闹的事情虽有,但也不多了,年轻人都到外面去了,结了婚也不在家里过,现在也不用分家了。”苍坡村民说的分家主要是分房子,而古民居的住房面积本来就小,能够分的也只是一个房间而已,一些家庭在古民居的人均住房面积狭小的情况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一般会通过加盖楼层来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的拥有量,但是目前受古村落保护规约限制而不能加盖,只能对古民居的内部格局进行调整,如另起灶台,分灶台做饭。苍坡村现存的一些古民宅,狭小空间内往往有两到三个灶台,如今随着一些年轻夫妇离家外出务工,只有老年人在家烧火做饭,很多灶台荒废。

  苍坡村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年轻夫妇婚后与老年父母分家过日子,必须尽赡养义务。过去苍坡村养老习俗主要有,子女按月或者按年固定给老年父母一笔生活费,或者老年人在各个儿子的小家庭中“轮吃”[⑥]。随着村里大部分年轻夫妇外出流动生活,苍坡村的养老观念也发生变化,主要是年轻人的赡养父母观念淡化。他们在外地生意做得好,收入还不错的就不定期给老年父母一笔生活费,如果在外生存经营状况不好,也许就不提供父母赡养费,而这种行为也不会招致同村人的舆论指责。苍坡村的老年人,多半是务农的体力劳动者,平时种点粮食和瓜果,去集市上做买卖作为经济收入,或者留给自己吃,基本可以维持生计。老人对年轻人不尽养老义务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他们非常体谅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此外,很多年轻人认为古民居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有能力出去的年轻人根本看不上旧房子。年轻人留在村里、守着祖上的旧房子是没有本事的表现,外出务工经商挣钱不养老年父母就非常理直气壮,而当地民众也大都认可这种看法,这是导致当前苍坡村养老观念淡薄的直接原因。而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一些年轻夫妇还把自己在城市生养的孩子带回苍坡村让老人帮忙照看,以减轻抚养孩子的成本,因此也会给老人一点经济资助,一般只够老人、孩子的伙食费而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健瑛]浅析都市民俗“闪婚”现象
下一条: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相关链接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
·[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
·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