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作者:陈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9101
 


摘 要:苍坡村是楠溪江流域的一个著名文化旅游古村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保护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村中标志性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古民居的保护情况不尽人意。近年来苍坡村新式民居日益增多,苍坡古村原来独特的庙宇、宗祠、古宅院等整体村落风貌严重受损,村民普遍失去在古民居的居住热情,村民拆除古民居兴建新式民宅和政府强行拆除村民新建民居的事件屡有发生。苍坡古村保护工作出现些许发人深思的现象。文章认为古村落保护工作应以民众为保护主体,正视并协调好古村落保护规约和民众实际的居住需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社区发展;


  古村落既是传统村落社区的遗存形态,也是当代社会农村社区的构成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古村落保护实践与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基本厘定了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以民众为古村落保护的主体,强调民众自觉保护意识等基本观点,并逐步关注古村落保护与民众现实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与当地民众生活意愿的关系、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社区发展的关系等问题[①]。但鲜有人研究古村落保护过程中民众由于面临的实际生活需求和住房困难而离弃、破坏古民居的现象。本文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中游的苍坡古村近年来的保护工作现状为例,深度探访当地村民自该村开始保护与开发以来的生活状况与切身感受,并重点考察婚姻、养老、人口流动等因素造成的生活用房需求变化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旨在探讨当代“留守古村落”的古民居保护与社区发展等问题。

  一、苍坡古村保护现状概述

  苍坡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流域的中游、岩头镇以北的永仙公路西侧,初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成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为李姓聚居之地,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现存的苍坡古村彰显宋代古建筑风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古建筑观光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掀起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热潮,当旅游成为实现古村落当地社区经济复苏和文化遗产保护最为常用的,也几乎是唯一可行的一种手段[②]时,苍坡古村也不例外,当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展示,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驻足观赏[③],成为楠溪江流域名噪一时的文化旅游古村落。村内三个标志性的古建筑被改建成吸引旅游观光的小型民俗博物馆,如永嘉历史文化展览馆(原李氏大宗祠)、楠溪江民俗馆(原仁济庙)、女织馆(原三份祠)。三个展览馆实际上也是村落公共生活空间,村民在闲暇时光常去这些地方聊天、纳凉,大宗祠还作为主要场所举办过邀集外乡宗亲祭祖、修族谱的盛大活动。苍坡古村并不是像国内其他开展旅游保护的古村镇一样商铺林立,或者开设不少供游客居住的家庭旅馆,并没有演变为一个仅仅供游人参观的“民居博物馆”,其古朴、独特的宋代民居建筑风貌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保存。可以说作为一个古村落旅游景点,苍坡的村貌相对朴实,至今其村落整体形制、格局完备,没有按照游客的兴趣、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大面积翻修、改造,村民仍然常态生活作息。

  然而近年来村中新式高层现代民居日增,现存古民居数量日益减少,大量古民居的破坏也直接导致苍坡古村原来独特的庙宇、宗祠、古宅院等整体村落风貌严重受损。除了村民建新式民居的破坏古民居以外, 2011年11月23日苍坡村的一场大火灾,烧毁9间二层古民居,这次的大火对古民居的破坏也是致命的。这几年前来观赏的游客日渐稀少。古民居遭受大面积破损、毁坏的背后,是村民普遍失去了对古民居的居住兴趣,民众普遍希望居住拥有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新式住宅。2010年以来,村中拆除古民居兴建新式楼房的现象日益加剧,村民无视古村落保护规约擅自拆除古民居、建新式现代民居的行为和当地政府强制捣毁村民所建新居的事件屡有发生。自1991年苍坡村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开始系统地保护以来,古民居的数量逐步递减,截止到笔者2012年7月3日的统计,该村属于古建筑的民居大约只占所有村民房屋的四分之一,大多集中于苍坡村笔街面上的东段和中部。

  此外,受古村落政策限制,苍坡村当地没有像温州其它城镇化新农村一样,兴办大型民营企业和工厂提供当地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加上2005年苍坡村被征地198亩用于修高速公路,耕地面积骤减,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村内大批剩余农村劳力向外转移,外出打工、就业成为苍坡村青壮年人口的主要选择,也有少部分年轻人通过考学、经商、婚嫁等途径在温州市区、永嘉上塘等地“移民”长期定居,而村内常住人口主要由老人和孩子构成,日前的苍坡村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古村” [④],年轻人在清明、春节两个节日返回祭祖看望老人,其他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较少回来,村中许多传统民俗节日氛围越来越淡,许多年轻人对苍坡村的历史和传统也开始逐渐陌生。

  总体来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开始的苍坡古村开发保护工作,大体保存了古村落基本形貌,尤其是标志性的古建筑得以保存,但是宗祠、庙宇等古建筑的传统功能大部分丧失,日常生活中大量青壮年村民“不在场”也使得村落传统民俗的传承后继乏人。尚存的村落古民居、古宅院较之20年前更是大量减少,新式民居的出现也让古村整体形貌遭受很大破坏。更有甚者,与古村落保护初衷相悖的是,苍坡村民普遍失去在古民居居住意愿和兴趣。目前苍坡古村保护工作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现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健瑛]浅析都市民俗“闪婚”现象
下一条: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
·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
·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
·[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