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祝贺乌丙安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贺词、贺信选
  作者:CFNGroup 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8 | 点击数:7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董伟副部长贺函

2013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暨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成立30周年、乌丙安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研讨会:

  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賀!

  乌丙安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研究,他执着而理性,以超前的思维理念,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睿智的话语风格,成为成为民俗学领域一位著名的专家。在他60年的学术耕耘中,尽显了一位民俗学家的使命意识、开拓意识和尽责守土的学科意识。近十年来,乌丙安教授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以耄耋之躯,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倾情投入,始终站在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身体力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以及“非遗所思”的系列博文,既是对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宏大的文化工程的理论探索,也为我们理解和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思考,彰显了一位行动型知识分子的风范和学养。

  60年辛勤耕耘,桃李满天;60年开拓进取,硕果盈园。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生命之树常青!

  再次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董伟

  2013年7 月15日


国家图书馆馆长、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先生贺词

  恭 贺

  丙安教授学术生涯六十年:

  德高望重,学富满誉。

  辛勤育人,芬芳桃李。

  老骥驰骋,功在非遗。

  周和平 敬题

  岁在癸巳年盛夏小暑日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的贺信

  在当代民俗学大家烏丙安先生学术研究60年研讨会召开之际,请接受我由衷的祝贺与敬意。烏丙安先生学识渊博,见地髙深,成就卓著,学界共识。更令我钦佩的是先生一直根植田野,深愛民间,与时代文化的兴衰共命运,因使其学术充溢着大地的灵气,学理的深度和生命的活力。生命才是民俗学的学术本质。为此,还希望先生多多珍重身体,总象如今这样的健康,总能在各地见到先生活跃和生氣勃勃的身影。祝研讨会成功。

  冯骥才

  2013•7•10


《中国文化报》贺信

  值此中国民俗学会与辽宁大学联合举办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30周年、乌丙安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中国文化报谨向这次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賀!

  乌丙安教授致力于民俗文化教育与研究历经60寒暑,在他艰苦奋斗而又灿烂辉煌的学术生涯中,尽显了他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学科建设精神。特别是在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壮丽事业中发挥聪明才智时,充分展现了他令人钦佩的学术权威性和突出的人格魅力。他以85岁高龄之躯,尽心倾情地踏查非遗第一线,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为非遗保护和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他在理论著作与文化传播等方面,敏锐出新,硕果累累,展现了当代老当益壮的文化学者杰出代表的崇高风范和奉献精神。

  在此,我们对这位中国文化报的老朋友、老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并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中国文化报 敬贺

  2013年7月15日北京

  


国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贺函

中国民俗学会、辽宁大学:

  欣闻“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暨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成立30周年、纪念乌丙安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研讨会”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召开,可喜可贺!

  乌丙安教授六十年从事民俗学研究,学识渊博,讲座幽默诙谐,讲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有“听乌老课,不思餐”之评价,堪称“民俗学元老,学术界泰斗”。值此论坛与大会召开之际,特向贵单位与乌丙安先生敬致贺电,以示庆祝!

  祝论坛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祝乌丙安教授健康长寿!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二0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集体合影

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集体合影


(用鼠标右键点击图片可另存为大图)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丙安小屋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故事大王”何钧佑病故
下一条: ·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价值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关溪莹]高校非遗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势定位与实践路径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杨利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辽宁大学新增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