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杨倩摄
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3年6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
来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各缔约国代表、参加《公约》起草的主要专家学者、为推动《公约》通过和实施做出重要贡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官及秘书处官员、中国的相关专家和学者以及中国各省(区)、直辖市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官员等,共计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个十年”为主题,围绕“《公约》的成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变迁”、“清单制定与名录申报”、“平行领域: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世界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公约》缔约国履约经验”、“其他相关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五大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互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大会以《公约》通过10周年为契机,通过回顾《公约》产生的历程,总结履约经验,探讨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对提升国际社会对《公约》意义、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为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会议最终形成题为《成都展望》的成果文件。
为了保护受到威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制定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实践深入人心。《公约》通过十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框架下倡导并实施了一系列国际战略和国际合作,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逐渐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缔约国通过推动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了自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建设。从这个角度讲,《公约》通过的十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如何推动这一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地发展?各国还普遍面临哪些前进当中的问题?《公约》通过十周年,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的最好时机。
2004年,我国批准《公约》,由此成为《公约》早期缔约国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认真履行《公约》的态度,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公约》原则和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并且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框架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国际合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用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近年来,四川省和成都市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方面堪称典范。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秘书处紧密合作,四川省和成都市已经连续三届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及国际论坛,此次承办庆祝《公约》10周年大会,更突出地体现了他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贡献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1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或即将举办60多场庆祝《公约》通过10周年的各类活动。此次在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上述众多活动中唯一一个覆盖全球范围的、以“《公约》第一个十年”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另外,此次大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度参与并主办的纪念《公约》通过十周年的活动。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