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高建红]什么是“身体的历史”
  作者:高建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02 | 点击数:3764
 

  

《身体的历史》(全三卷),[法]阿兰·科尔班、[法]让-雅克·库尔第纳、[法]乔治·维加埃罗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84.00元

  身体有历史吗?身体如何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

  《身体的历史》告诉我们,身体不仅有历史,而且它还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身体的历史?《身体的历史》认为,身体的历史首先重筑的是感官和不同环境的世界,是身体“状况”的世界,这个世界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也随着文化发生变化。

  身体的概念也应该被表达得更复杂一些,必须将那些艺术表现、信仰、意识的影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表现出来。在近代之前,身体的各个部位被认为与天上的宫位相对应,宇宙力量支配着灵与肉的平衡。宗教对于身体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如身体的“高贵”部分和“不被承认”的部分之间存在等级,用天意来解释身体的畸形。

  《身体的历史》第一卷主要从宗教、性、解剖学、相面术、竞技等方面讲述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身体的历史。在文艺复兴时期,身体的各个部位开始被认为与天体星宿、炼金术、护身符等神秘力量无关,这标志着“现代”身体的出现。身体的新形象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得到了体现,身体之美得到了写实主义的表现。

  现代性对于自我界限、冲动、欲望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对礼貌和社交的控制,缓和暴力行为,在内心领域中对行为进行自我监管。不同的社会阶层由身体行为举止的不同而区分开来。总之,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身体经历了一种双重的张力:突出了集体的强制性,强调了个体的解放。自我的表现即使不被看重也变得更为合理,宗教画像比重的下降和个人肖像画比重的上升,正体现了个人意识的上升。

  《身体的历史》第二卷主要探讨的是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体的历史。身体是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眼中的身体与那种其本身具有快乐和痛苦之感的身体是迥然不同的。古老的哲学传统把身体看成是灵魂的牢狱和坟墓,灵魂和身体,精神与肉体的结合引发了种种讨论。然而历史学家对身体这种“力量和衰弱、行动和情感、毅力和软弱的结合体”常常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医生对于身体的解剖学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在虔诚的基督徒看来,身体意味着什么?艺术家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人体?本卷从历时性的角度对由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快乐和由被杀戮、受酷刑和被强奸、受工伤而带来的痛苦进行研究,并对经过矫正、外表修饰和训练的身体进行了考察,试图为这一使人快乐和痛苦的身体找到一个与被解剖、被科学研究的身体相当的位置。

  《身体的历史》第三卷主要展现了20世纪身体的历史。从19世纪末起,身体开始被看成是由内在和外在、肉体和世界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建构、某种平衡的产物。在笛卡尔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传统中,身体并不具有重要的地位,至少一直到19世纪都是如此。20世纪重新提出并且加深了关于肉身的问题。20世纪在理论上创造了身体,这一创新首先在心理分析中凸显出来。弗洛伊德在参观沙尔科举办的人体展后,发现了“歇斯底里”现象,理解了构成未来众多问题的关键所在:无意识透过身体进行言说。这个第一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开启了精神因素转化为生理病变的问题,并且引导人们思考在主体形成过程中身体的形象问题,即到底是什么变成了“皮相之我”。紧随其后的第二步,是胡塞尔的观点“身体是所有意义最初的摇篮”。他的思想在法国影响深远,并且使现象学衍生出存在主义,衍生出梅洛-庞蒂“身体是意识之化身”的思想,以及“身体在时空中的展开是世界之轴”的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斯创造了“身体的技术”一词,人类学进入发现身体的第三个阶段。

  “我们的身体属于我们自己!”这是1970年代初女性在抗议禁止堕胎的法律时发出的呐喊,稍后的同性恋运动也采用了同样的口号。当时的言论与社会结构部分地同权力相关联,而身体就属于社会中被压迫、被边缘化的一类对象:少数族裔、少数阶层、少数性别的人认为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对抗权力的言论。身体由此卷入了少数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无论如何,政治斗争与个人的渴望已经把身体置于文化争端的中心,并深刻地改变了它作为思想对象的存在:身体由此带上了性别、阶层或者族裔这些可能无法被抹去的烙印。

  总之,在20世纪,人类的身体经历了广泛深刻的变革,投射在身体上的目光是前所未有的:身体处于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的细致观察之下;私密的两性身体通过各种媒介经历了高密度的曝光;身体所遭受的战争与集中营暴行在影像资料中得到残酷揭露;以身体为对象的表演在体育看台、舞台和电影中被生动呈现出来……

  《身体的历史》各卷之间的联系性在于不但关注使身体成为一个文化对象的故事、图像与言论,而且同时完整地保留了构成物质性身体的部分:器质性的身体,血肉之躯,作为社会活动执行者与工具的身体,主体性的身体,以及皮相之我。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22日12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傅书华]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意义
下一条: ·[刘扬武]忆云南民族民俗展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王子麒 鞠高然]具身性范式下的群体认同与流动边界
·[王静]职业重塑与身份置换:乡村分娩医疗技术与身体权力转向·[孙小淳]从“积淀”中来:非遗劳动号子的基因档案、气理机制与身体想象
·[彭树欣]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礼·[李鑫睿]“吸猫”:都市趣缘群体的民俗交流实践
·[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
·[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
·[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张凤霞]身体感的性别化塑造及其实践逻辑:从年节花馍备制说起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王祖悦]被遮蔽的月经疼痛·[王静]闽东生育文化中的“身体在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