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在故事中感知传统
——送孩子《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作者:南京日报 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01 | 点击数:6808
 


  每天讲述一个故事,囊括各种节令掌故、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在逐日读完一年的故事之后,奠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这本书,就是台湾汉声杂志社编写的享誉全球的经典版本《中国童话》,今年首次引进大陆,简体版更名为《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六一前夕,这本畅销台湾30年的童书,在各大书店持续热销。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翻开这套书,走近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

  让小朋友舍不得离开的好故事

  《中国童话》自1982年出版以来,30年畅销不衰,深入台湾无数家庭,是小朋友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童书”。该书主编、台湾《汉声》创始人黄永松介绍:“当年小朋友在课堂上讲故事,台湾从南到北,几乎每位小朋友讲的都是汉声《中国童话》里的故事,而台下小朋友竟能念念有词跟着复诵。小朋友的反应让我们明白,在现代化的中国人社会里,孩子们多么迫切需要属于自己民族的故事。”

  黄永松介绍,19世纪的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势正由衰弱逐渐复兴。那时有格林兄弟俩,他们从民俗神话研究开始,进一步采撷德国民间故事,并提升了故事的想象力及意义,撰写成包含280多则故事的《格林童话全集》。据学者说,这套书对近代德国的教育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格林童话使德国的孩童从小便受到德国文化的启蒙,使他们从民族情感的维系中,奋发求进。

  如今,格林童话已不只属于德国的财产,它的影响力已是全人类的了。“不论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将来是否能有格林童话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相信,在广大的中国故事领域中,它是一个起步,也经由这样的工作,我们得以让中国的传统香火绵延,并且展望未来全新的世代。”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包含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和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这些都是中国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由此,人们也期待它成为中国的“格林童话”。

  为了把《中国童话》这套书做到最好,在编写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

  北大教授留下珍贵资料

  在台湾,《中国童话》一出版就获得台湾最高出版奖——金鼎奖,更是接连斩获“新加坡最佳图书”“最佳图书美术设计”奖,陪伴两代人成长,被许多妈妈奉为“传家宝”,在许多家庭,汉声《中国童话》就像大陆的《新华字典》一样普及,几乎是每个孩子都读过,读完之后就变成传家之宝。如今,《中国童话》已成为台湾儿童研究和教育领域绕不开的主题,很多关于儿童和教育的学术研究,都以《中国童话》为参照对象。

  黄永松介绍,在当时,编这套书是一种文化的寻根,为了弥补中国童话、中国文化流失的缺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译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令人忧心。“甚至我们自己搜肠刮肚想给孩子讲故事,最后却发现,记忆中的故事怎么都是西方的?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我们被西化得太严重了。”

  民国初年,北大顾颉刚教授、钟敬文教授和中山大学的教授一起做民俗学,从民间采集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是《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基础。在着手做《中国童话》时,编辑们特意拜访了当时还健在的民俗学家钟敬文老师,并做了多年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一个活的素材来源——台湾各地同乡会和养老院的老先生们。比如要讲黑龙江的故事,就去找黑龙江同乡会,要讲苗族的故事,就去找湖南或贵州的同乡会。这些老先生最喜欢讲他们家乡的故事传说,这样就能获得新的第一手材料。“访问那些老先生,听他们讲故事,每次收获到好故事,我们都非常兴奋。从汗牛充栋的资料中,披沙拣金,发现好故事,也充满了乐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2013年05月3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首部深圳本土民俗语言著作《深圳民间熟语》发行
下一条: ·《中国端午节》丛书首发式及“中国端午节与嘉兴端中国午习俗”专家访谈在嘉兴举行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