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新阶段
——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作者:焦雯 王立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30495
 

  总体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从总体上讲,全国非遗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非遗保护的一些关键环节、主要做法上有了新进展、新突破,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发施行,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对非遗传承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进一步增强,非遗保护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非遗保护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保护机构和队伍逐步建立;展示传承场所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人民大众主动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不断提高,非遗保护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截至2012年5月,全国121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30个子项目(中直单位、港澳地区项目除外),生存状态较好,传承有序的项目共1726项,占65.6%,多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传统戏剧的大剧种项目,如玉雕、石雕、刺绣、陶瓷、京剧、昆曲等。

  存续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项目共756项,占28.7%,如民歌、锣鼓音乐、少数民族舞蹈等。传承群体较小,存续状况亟待改善的项目有148项,占5.7%,如满族说部、神话传说、劳动号子、傩戏、翼城琴书等。

  总的来讲,十七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机制有效,推进扎实,成绩显著,得到了社会一致的肯定。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社会转型期非遗生存面临巨大冲击;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不够扎实、深入;传承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保护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等。

  针对当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文化部将以《非遗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非遗保护的认识,遵循非遗保护的客观规律,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扎实推进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下一步,文化部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进一步贯彻落实《非遗法》;制定出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规范与标准;加大濒危项目保护力度,启动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进一步健全传承机制,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学艺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继续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深入开展;继续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加大对基层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把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焦雯、王立元根据6月5日文化部新闻发布会发布材料整理,图片由本版记者卢旭、陈曦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2-06-0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颁牌
下一条: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