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不会与中国传统节日分庭抗礼
[网友琴江对语]: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光棍节”近年来很流行,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还借此大做文章,进行所谓的“双11”促销活动,虽然商业化倾向很明显,但是不少“光棍”们似乎也能乐在其中,是不是因为人们感觉传统节日味道越来越淡,太无聊了,所以就创造一些“光棍节”之类几近于恶搞的娱乐化节日?嘉宾对“自创”节日有何看法?对这种“自创”的社会心理能否进行一些分析?
【刘魁立】: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减弱的时候,当我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变得多一些的时候,生活的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的时候,也许我们的余暇愿意从事我们自己喜欢的这样一些活动就有更多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寻求一种释放自己,有一种比较好的时间渡过的需求。比如说在地铁里,甚至于包括中年人,或者中年以上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几乎人手都有一个手机,实际上我看了一下,真正做事的极少,绝大部分都在是在看消息、玩游戏等等,实际上,这样一种打发时间,平时即使不在地铁里,在别处也仍然是这样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对于节日会有另外一些需求,我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对于“洋节”,也体现在我们会找到若干可以引为理由的那样一些时间来为自己做一些相应的娱乐性活动。光棍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由头,实际上光棍节不会单独一个人过的,他一定是要找几位朋友,大家在一起,这个朋友有可能也同样是光棍,也有可能男光棍,甚至于一些女士们,未婚或者比较大龄的,大家找一个机会,找一个由头,大家共同渡过。你要说他是无聊也未必,因为它是因为无聊引起的,是希望有聊的,所以像这样一些节日,包括一些“洋节”,考虑到他本身的理由和原因,我们就不会轻易地说这个不好,或者那个应该怎么怎么样。我想,像这样一些情况,应该是受到大家的一种同情,但是不一定就要贬斥。当然,我也并不认为这样一个节日会变成一个认同。我自己感觉到,在这样一些节日里,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本身并非是我们认同文化的一种反映。像我们的春节,大家是认同的,这种认同是凝聚我们自己的人心的,连孩子都知道,在春节的时候不能哭、不能闹,所有的人彼此之间都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对待,互相之间的关系变得比平时要亲热,而且对于过去有过节的,也会在节日过程中间得到某种缓和,从此有所改善。我想,这些都说明,这些节日是凝聚人心的,是一种认同的文化。像光棍节这样的,不过是找了由头,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喝点酒,唱唱歌,高兴一下,释放一下,所以它带有某种消遣的甚至于释放的,甚至于可以把它叫做一种消费的文化现象。对于这样一种自创,你把它叫做节日恐怕多少还有一点牵强吧。
[网友我对烟草很了解]:西方节日在中国比较流行,尤其圣诞节、情人节基本是老少妇孺皆知,虽然调查显示人们总体上还是更喜欢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会不会有一天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分庭抗礼?会对传统节日有什么影响?进而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刘魁立】:是不是会有影响,我个人感觉到不可能全然漠视它的影响。比如说,现在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人所信仰,复活节也好、圣诞节也好,不能说不会对于他们心理造成什么影响,当然会造成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是会有影响的,包括对我们自己的节日体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能量高估,认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会分庭抗礼,我相信大概不会的。因为什么?我的理由在这里,我们始终没有把这些节日看成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家对于这些节日如何过法,它的原因、它的理由、它的来源、它的意义,全然不顾,等于说我们就找一个机会来彼此之间进行某种联系。比如说圣诞节,在西方,圣诞节是在家里过的,这个节日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中国也好、外国也好,一定程度上都和家庭有关的,圣诞节也是和家庭有关的,可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绝不会在家里过,绝不会和自己的父亲母亲过,而仅仅是找自己的一个朋友、对象、爱人,或者是自己的女友来渡过,而且仅仅是一种机会,找到了这个机会,我们利用了这样一个由头,大家能够在一起欢聚。所以,这和非常具有认同意义的节日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是化在我们血液当中,是存留在我们自己心里面的,应该说自从我们降生以后,就会与生俱来的这样一种情感,它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他们分庭抗礼的节日大概不会到来。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共荣是比较难的
[网友开着奔驰上强坛]:调查中,有的受访者认为中西方节日文化应该互相借鉴共融,中西方节日文化有差异,这种共融的可能性是否存在?这种建议反映了人们内心怎样的期待?
【刘魁立】:我认为这种共融的说法,多多少少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弄在一起,而这个又不同于我们吃饭吃菜。比如说我们可以吃一个牛排,同时也可以吃饺子,在进餐的时候,也可以最后喝一杯咖啡,前面来一个鸡蛋汤。节日体系可不是这样,节日体系本身是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这样一种完全不相融的历史传统底下,然后让他们有一种思想共融,还是比较难的。我举一个例子,就说情人节,在欧洲、在日本,我也看了咱们的调查,日本的情人节不仅仅是像我们翻译的这样是一个男士和一个女士之间的活动,实际上是所有的男士对所有的女士表示一种亲近,表示一种敬爱,表示一种情感的普遍性的活动,比如说在一个单位里有三个男士,有五个女士,这三个男士就要准备一些礼物分别给这些女士,并没有专门要对于哪一位表示所谓的爱慕之情,不是这样的。所以与其说是情人之间的关系的节日,还不如整个不同性别之间互相尊重的节日。可是我们现在把它翻译成“情人节”之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这是情人之间的节日,至于它的来历,就更有点荒唐了,无论是在西欧也好,还是在其他地方也好,它是一个特殊的活动,宗教性的,带有若干宗教色彩的活动,可是我们现在有时候把它完全世俗化,按照我们理解,根本不去管这些。所以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他是需要找一个时间,找一个空间,要把自己的情感能够得以释放。应该说,过去我们的节日里,以家庭为核心的节日,关于个人情感的关注也许并不够,这就是和过去的社会形态相关联。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有这种需求,也是无可厚非的,是不应受到责备的。但是将来这些节日和我们的节日里面怎样产生一种共融,我觉得大概不会。也许我们会找到一些非常巧妙的办法,我们大家共同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或者逐渐创造满足个人情感表达的这样一些机会。
[网友58.68.145]:为什么南方地区更看重清明节,北方地区更看重腊八节?
【刘魁立】:我们在南方看到非常非常多的祠堂,对于家族的传统特别的关注。北方在这方面可能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各种迁徙的过程,也许这方面的关注不是特别够,所以大家更加关注清明,和我们和家庭的关系,祭祖什么的有关系的。当然北方也有开始进行续家谱等等活动,但是这还不是他们要按时举行一些祭祀性的活动,这和南方很不一样。南方的祠堂,大概每个村庄里都有,到今天为止,许多百姓还仍然有很好的祠堂,也有相应的一些活动,我想这是不是一个原因,在南方更加看重清明。当然,看重清明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行动上的表现,再有一个是心理上的。如果要说在心理上的,也许他们的差异不像在行动上表现得那么明显,因为在北方也同样很关注如何把传承的链条接续起来。比如说在北京,这样完全的新兴大城市,一到清明的时候,居然有几条路根本走不动,这个也说明一些问题。我想,在现在这样一个非常安定的社会环境里面,大家对于传统会越来越关注,正像关注孩子的教育一样,我们同时也关注我们的前辈。
至于腊八,就像我刚才所说的,由于现在我们有非常多的方便,在节日的准备方面已经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活动要做了,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了,所以我想,可能由于这样一个原因,腊八节实际上逐渐会丧失了它节日的味道。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3年04月02日17:3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