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刘魁立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作者:强国论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8 | 点击数:12235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 资料照片

专题链接

  编者按:4月2日14时,著名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摘要]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调节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自己内心的世界。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创造和谐关系,这是我们的节日体系的核心,也就是说它的精神主旨就在这里。节日体系对于我们整个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和宗教的关系较疏远,而西方主流节日大多和宗教密切相关

  [网友面具佬]: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主流的节日,总体来看,有何性质差异?

  【刘魁立】: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的关系比较疏远,而西方的主流节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宗教有密切关系。当然,在他们的节日体系当中,并非是绝对和民间生活及他们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无关,但是这些节日就是因为基督教最后成为了大家主要的信仰,而且在他们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他们节日体系当中就有非常强力的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在之前的许多民间性的节日体系,逐渐被替代、被排除。而我们的节日,在这一点上就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要看的话,我们第一和自然的关系在节日当中体现得很清楚,另外和时间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在我们这里也体现得特别明显。另外就是人际关系,创造一种社会和谐关系。再有就是自身的调节。我觉得这几方面都是非常好地体现在我们的节日体系当中,这和纪念宗教性的伟人们,以他们的生活作为我们自己节日的主干,可能有非常非常大的区别。

  [网友他以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主旨是什么?对于民族文化、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刘魁立】: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调节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自己内心的世界。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创造和谐关系,这是我们的节日体系的核心,也就是说它的精神主旨就在这里。比如说,我们的春节,除了是时间的一个节点之外,也是我们完成了头一个周期的所有活动,开始第二周期活动的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当然我们有总结,有预示,做非常多的准备。在这样一个节点上,大家要特别关注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我们自己和我们祖先、后代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心灵。像这样的内涵,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非常好的凝结,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间的最基本的观念。我想,节日体系当然对于我们整个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如果说所有的节日的基本精神在于和谐的话,在于调整关系的话,那么我想,它对于我们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当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不可以我们在建设一个社会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强化差异,而不更多地寻求认同,我觉得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节日的关注度和其重要程度有关

  [网友他以为]: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七夕节和腊八节相对比较受冷落,排在关注度的最后两位,这个调查结果,和嘉宾平时的相关研究或者掌握到的研究数据,是否相符呢?嘉宾有何看法?

  【刘魁立】:我觉得咱们人民网在这些方面所做的调查也很有意思。网上问卷也是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程度。春节和中秋节在我们节日体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对它有更多的关注,这是当然的。因为春节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们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阶段,实际上我们从腊八就开始准备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腊八应该纳入到春节的整个体系当中去,因为它已经预示着一个重大节日的来临,实际上是为这个重大节日做准备的一个前奏,是一个序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看春节的价值和意义,在我们的准备过程当中,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很清楚,在腊月的时候一定要剃头,无论你在这之前是很久没有剪头,还是说剪头了一段时间,似乎可剪可不剪,都是要剪的,而且要换上新衣服,要沐浴。过去因为条件很差,并不是所有人随时都可以洗澡了。但是无论如何,你在过节之前要洗澡。理发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们看一下的话,正月所有的理发店基本上是关门的,因为没有人在二月二之前理发的,都在年前理发了,这说明我们是从内到外彻底变成了一个新人。家庭也要做这种准备,过去在北京也好,在其他地方也好,要糊棚、要糊墙、要重新布置家庭。当然过去没有玻璃的时候,是要糊窗纸的。这个时候,我们要请神,又要请我们的祖先,等于说动员一切力量来把这个关节,从一个周期到另外一个周期的关节,很快地渡过。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也要防备很多不祥的,我们要迎接最美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的力量,这个节日当然特别特别重要。

  中秋节也是差不多这样的含义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一个焦点,所以家庭的和谐,人在社会当中,自然他的基础是在家,同时他也需要有很多亲朋好友,有一个自己精神力量的源泉。所以,中秋在月圆的时候,他要寻求这种力量的整合,或者说寻求认同。我想,这个节日当然也特别特别的重要。

  所以人们关注这两个节日是必然的。至于刚才说的腊八,我想可以把它放在整个过新年的体系当中去。所以,它的意义并非是一定要特别突出自己、强调自己。

  再有就是七夕,刚才说到家庭,因为七夕实际上都是以家庭的一种非常美好的和谐关系的期望,也不希望受到其他外力的干预和破坏,追求一种美好的男女的关系。我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七夕节就变得特别被大家所关注。但是它比较起来,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两个节日,当然要略差一些。我想大家的关注度也和节日的重要程度有关的。

  [网友大清新]: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传统节日味道淡了,同时又急切呼吁采取有效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这种对节日的期待感降低、感觉节日味道变淡,与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之间所形成反差,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心理?

  【刘魁立】:我想,一方面当然反映了现实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到可能在我们的认识上也有一点偏差。偏差在于,当你走出城镇,迈步到了乡村,置身于乡村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节日的那种气氛是非常非常浓,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城市里面,大家在节日当中并非有一种特别异样的心理、特别异样的感觉,而在乡村,这种情况就不尽然。所以,当我们说节日味道变淡的时候,或许也有这样的情况,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还有一些差异。所以到过年的时候,在北京的大街上也许看不到什么,人变少了,或者偶尔有鞭炮声,大家也和善了。但是到农村不尽然,特别是到元宵节的时候,那种热闹的情形是让人特别特别羡慕的。所以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情况,不尽然一定是淡了,但是从总体来说,节日的味道是变淡了,就包括农村的热闹程度也不及以前了。但是这件事情的原因何在呢?我想如果分析一下的话,也许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1912年开始,当时行政当局就要改历,就要由过去所实行的夏历改成所谓“国历”,就是用纪元新历的变化,也就是现在通行的欧洲的阳历。这个情况对于我们的节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因为我们的节日体系如果仔细看的话,无论是24节气也好,无论是什么,都是在过去的时间体系当中存在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节日的伤害就比较大。更有以后经过很长的战争的年代,无论是抗日战争也好、国内战争也好,在战争期间,大家的心思主要不在这里,所以对于节日本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至于后来我们由于建设的需要,还由于各种我们都知道的历史情况,所以对节日的消解或者节日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实际上是减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现在特别强调要过好节日的时候,感觉到我们失去了很多,所以这个“淡”可能在二十年前大家不会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不能很好地过节的,当我们现在有强烈的要求时,就感觉到现在节日的味道不浓了。这两个不是一种反差,并不是矛盾,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一种相互的关系。

  另外,我自己还有一种感觉,我们要看到,大家感觉到“淡”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强烈地希望有一个非常热闹的、符合我们现在心理需求的那样一种节日的过法。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强烈的需求,所以他就感觉到现在我们离着那个时间比较远。

  再有一种情况,当我们感觉到淡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参与的积极程度也不够。一面喊着淡,一面又没有特别强烈的,无论在自己的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节日的健康的发展。我觉得,当我们说淡的时候,也许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心灵里就缺少了那样一种热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会呼唤这个节日,我们会参与这个节日的建构,会让这个节日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一种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幸福感也好,叫做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好。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期待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3年04月02日17: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条: ·[刘珩]民族志·小说·社会诗学: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迈克尔·赫兹菲尔德访谈录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魁立]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 20周年·[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刘魁立]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