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 资料照片
【专题链接】
编者按:4月2日14时,著名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摘要]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调节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自己内心的世界。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创造和谐关系,这是我们的节日体系的核心,也就是说它的精神主旨就在这里。节日体系对于我们整个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和宗教的关系较疏远,而西方主流节日大多和宗教密切相关
[网友面具佬]: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主流的节日,总体来看,有何性质差异?
【刘魁立】: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的关系比较疏远,而西方的主流节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宗教有密切关系。当然,在他们的节日体系当中,并非是绝对和民间生活及他们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无关,但是这些节日就是因为基督教最后成为了大家主要的信仰,而且在他们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他们节日体系当中就有非常强力的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在之前的许多民间性的节日体系,逐渐被替代、被排除。而我们的节日,在这一点上就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要看的话,我们第一和自然的关系在节日当中体现得很清楚,另外和时间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在我们这里也体现得特别明显。另外就是人际关系,创造一种社会和谐关系。再有就是自身的调节。我觉得这几方面都是非常好地体现在我们的节日体系当中,这和纪念宗教性的伟人们,以他们的生活作为我们自己节日的主干,可能有非常非常大的区别。
[网友他以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主旨是什么?对于民族文化、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刘魁立】: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调节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自己内心的世界。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创造和谐关系,这是我们的节日体系的核心,也就是说它的精神主旨就在这里。比如说,我们的春节,除了是时间的一个节点之外,也是我们完成了头一个周期的所有活动,开始第二周期活动的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当然我们有总结,有预示,做非常多的准备。在这样一个节点上,大家要特别关注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我们自己和我们祖先、后代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心灵。像这样的内涵,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非常好的凝结,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间的最基本的观念。我想,节日体系当然对于我们整个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如果说所有的节日的基本精神在于和谐的话,在于调整关系的话,那么我想,它对于我们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当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不可以我们在建设一个社会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强化差异,而不更多地寻求认同,我觉得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节日的关注度和其重要程度有关
[网友他以为]: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七夕节和腊八节相对比较受冷落,排在关注度的最后两位,这个调查结果,和嘉宾平时的相关研究或者掌握到的研究数据,是否相符呢?嘉宾有何看法?
【刘魁立】:我觉得咱们人民网在这些方面所做的调查也很有意思。网上问卷也是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程度。春节和中秋节在我们节日体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对它有更多的关注,这是当然的。因为春节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们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阶段,实际上我们从腊八就开始准备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腊八应该纳入到春节的整个体系当中去,因为它已经预示着一个重大节日的来临,实际上是为这个重大节日做准备的一个前奏,是一个序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看春节的价值和意义,在我们的准备过程当中,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很清楚,在腊月的时候一定要剃头,无论你在这之前是很久没有剪头,还是说剪头了一段时间,似乎可剪可不剪,都是要剪的,而且要换上新衣服,要沐浴。过去因为条件很差,并不是所有人随时都可以洗澡了。但是无论如何,你在过节之前要洗澡。理发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们看一下的话,正月所有的理发店基本上是关门的,因为没有人在二月二之前理发的,都在年前理发了,这说明我们是从内到外彻底变成了一个新人。家庭也要做这种准备,过去在北京也好,在其他地方也好,要糊棚、要糊墙、要重新布置家庭。当然过去没有玻璃的时候,是要糊窗纸的。这个时候,我们要请神,又要请我们的祖先,等于说动员一切力量来把这个关节,从一个周期到另外一个周期的关节,很快地渡过。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也要防备很多不祥的,我们要迎接最美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的力量,这个节日当然特别特别重要。
中秋节也是差不多这样的含义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一个焦点,所以家庭的和谐,人在社会当中,自然他的基础是在家,同时他也需要有很多亲朋好友,有一个自己精神力量的源泉。所以,中秋在月圆的时候,他要寻求这种力量的整合,或者说寻求认同。我想,这个节日当然也特别特别的重要。
所以人们关注这两个节日是必然的。至于刚才说的腊八,我想可以把它放在整个过新年的体系当中去。所以,它的意义并非是一定要特别突出自己、强调自己。
再有就是七夕,刚才说到家庭,因为七夕实际上都是以家庭的一种非常美好的和谐关系的期望,也不希望受到其他外力的干预和破坏,追求一种美好的男女的关系。我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七夕节就变得特别被大家所关注。但是它比较起来,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两个节日,当然要略差一些。我想大家的关注度也和节日的重要程度有关的。
[网友大清新]: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传统节日味道淡了,同时又急切呼吁采取有效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这种对节日的期待感降低、感觉节日味道变淡,与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之间所形成反差,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心理?
【刘魁立】:我想,一方面当然反映了现实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到可能在我们的认识上也有一点偏差。偏差在于,当你走出城镇,迈步到了乡村,置身于乡村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节日的那种气氛是非常非常浓,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城市里面,大家在节日当中并非有一种特别异样的心理、特别异样的感觉,而在乡村,这种情况就不尽然。所以,当我们说节日味道变淡的时候,或许也有这样的情况,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还有一些差异。所以到过年的时候,在北京的大街上也许看不到什么,人变少了,或者偶尔有鞭炮声,大家也和善了。但是到农村不尽然,特别是到元宵节的时候,那种热闹的情形是让人特别特别羡慕的。所以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情况,不尽然一定是淡了,但是从总体来说,节日的味道是变淡了,就包括农村的热闹程度也不及以前了。但是这件事情的原因何在呢?我想如果分析一下的话,也许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1912年开始,当时行政当局就要改历,就要由过去所实行的夏历改成所谓“国历”,就是用纪元新历的变化,也就是现在通行的欧洲的阳历。这个情况对于我们的节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因为我们的节日体系如果仔细看的话,无论是24节气也好,无论是什么,都是在过去的时间体系当中存在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节日的伤害就比较大。更有以后经过很长的战争的年代,无论是抗日战争也好、国内战争也好,在战争期间,大家的心思主要不在这里,所以对于节日本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至于后来我们由于建设的需要,还由于各种我们都知道的历史情况,所以对节日的消解或者节日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实际上是减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现在特别强调要过好节日的时候,感觉到我们失去了很多,所以这个“淡”可能在二十年前大家不会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不能很好地过节的,当我们现在有强烈的要求时,就感觉到现在节日的味道不浓了。这两个不是一种反差,并不是矛盾,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一种相互的关系。
另外,我自己还有一种感觉,我们要看到,大家感觉到“淡”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强烈地希望有一个非常热闹的、符合我们现在心理需求的那样一种节日的过法。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强烈的需求,所以他就感觉到现在我们离着那个时间比较远。
再有一种情况,当我们感觉到淡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参与的积极程度也不够。一面喊着淡,一面又没有特别强烈的,无论在自己的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节日的健康的发展。我觉得,当我们说淡的时候,也许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心灵里就缺少了那样一种热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会呼唤这个节日,我们会参与这个节日的建构,会让这个节日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一种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幸福感也好,叫做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好。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期待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3年04月02日17:3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