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阿诗玛》国家级传承人毕华玉毕摩辞世
  作者:BELEY工作室 黄平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2 | 点击数:12974
 

沉痛悼念毕华玉毕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传承人毕华玉


  [彝族人网讯] 云南石林著名毕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传承人毕华玉大师于2013年3月26日不幸去世,享年60岁。

  毕华玉大师1953年出生于石林彝族自治县著名的毕摩世家,系第五代毕摩传人。早年曾在西藏服兵役,34岁以毕摩之才特聘到石林彝族自治县民宗局文史研究室,从事彝族撒尼彝文典籍的收集整理工作,参与了石林彝文古籍丛书的整理出版、彝族文字教授等工作。2008年,毕华玉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民间文学类,编号Ⅰ-28,列入时间2006年)的传承人。大师热爱民族文化,通晓彝文,熟悉彝族宗教礼仪,对彝族撒尼的民俗传统内涵研究透彻,能主持《尼姆》、《占卜》、《祭祀》、《叫魂》等60多种民俗礼仪,深受当地民众赞誉。他收藏了《尼姆》、《占卜书》、《指路经》、《阿诗玛的传说》等5套彝文古籍,内容涉及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大师生前生性耿直开朗,能言善辩,深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尊敬,是石林地区不可多得的毕摩大师。

  毕华玉大师的逝世是石林彝族阿诗玛文化的重大损失,是中国彝族文化的重大损失。

  毕华玉大师安息!

  彝族人网/beley工作室

2013年3月39日

  本网相关链接:
  三天三夜唱不完的歌:记《阿诗玛》口头文学传承人王玉芳、毕华玉 (音频)
  毕华玉:开“心灵药方”的毕摩
  毕华玉:一位毕摩的使命
  阿诗玛:流淌在血液的歌



  ·社会各界悼念毕华玉大师·

  石林县史志办主任、石林诗人刘世生:

  3月27日晚,从高磊君处惊悉噩耗,回家后难以置信,又致电毕华玉先生就职的县民宗局局长毕卫华友君求证,毕君痛言毕华玉先生于昨日病故,今晨火化,享年六十岁。他的溘然离世,是石林阿诗玛文化的重大损失。先生已在办理退休手续,准备在老家继续传承毕摩文化,他的过早离世,让人扼腕悲叹,特创七言九句诗一首,以为悼念之意云。

  彝人向来悲情多

  文星坠落荒千古

  难得毕摩传夷经

  残卷依稀慰魂魄

  可怜石林彝乡土

  巴江文明尚无解

  又失良摩毕华玉

  午日巨晕月圆时

  骤雨滂沱哭春风

  注: 3月25日,中午石林上空出现巨型日晕,经久不散,世人称奇;3月26日(农历二月十五),毕华玉毕摩溘然离世,长期遭旱魔肆虐的石林当夜骤降大雨,世人皆喜。如此际遇,巧合乎,天意乎,凡人无解,存疑无语。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2013-03-29 18: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三天三夜唱不完的歌:记《阿诗玛》口头文学传承人王玉芳、毕华玉
下一条: ·毕华玉:开“心灵药方”的毕摩
   相关链接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刘薇]《阿诗玛》汉译本跨语体特点研究
·[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