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显仁通讯员杨亚明)凡是广州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记得讲古佬颜志图(见左图,颜晓明摄)———羊城最后一个民间讲古艺人。昨日,在失去最后一块讲古阵地沉寂近2年后,他终于“重出江湖”———应邀来到东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作表演,中心甚至有意请他长驻讲古。他最近又忙起来了,一小区
已敲定他每周三、周六去讲古,另有某区的青少年宫也有意邀请其加盟,担任校外辅导员。
入行42载 亲历讲古由盛而衰
自从1961年进入讲古行当42年以来,颜志图亲身经历了讲古的由盛而衰。1961年,他听到名家王盖华讲《水浒》。散场后,他向王盖华请教。王盖华推荐他到说书学会,拜侯佩玉为师。
他说,当时讲古是名显学,“广州城各个公园到处都有古坛,有几十个讲古佬。”哪知他这一张口就是42年,亲历了广州讲古的盛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讲古日益没落,古坛越来越少,到了2001年3月,坚守在全广州最后一个古坛———市二宫的颜志图也被礼送出门。
早年为了更好讲古,他从名师学螳螂拳,不料到这两年来,他不得不靠当年的旁艺维生,专职做武术教练。
遭遇尴尬 10个学徒无一能坚持1年
说起讲古的前途,颜老也是一脸黯然。他坦陈,“这二十年来,讲古艺人越来越少,老一辈艺人相继去世,走一个就少一个,又没有新人补充,现在剩下的讲古艺人已屈指可数了。”他同时还兼任着广州说书学会会长,早几年他登广告招了10个学徒,不收任何费用。当他拿出全部身心,满腔热情地编写讲义,手把手地想把“绝活”传给他们时,徒弟们却耐不下心来,一是电视、电影、歌舞厅等各种娱乐方式兴起,“讲古”也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再则看不到前途,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一年的”。他说,2001年后做师傅也“失业”了,没地方讲古,靠作武术教练为生,所以近几年再也不提收学徒的事情了。
但更可怕的是观众早已日渐减少。颜志图回忆道,2001年3月前他曾在市二宫专门讲古,“但讲古的场次也是逐步缩减,从开始一周四场逐步减至一周一场,最后终于停止了”。他说,而且讲古的听众几乎全是老人,偶尔能见到一两个小朋友就觉得格外亲切,“但在讲古盛行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听众主要就是一老一少”。颜志图有一个独生女,现在已是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大三学生,“但她也一样不喜欢听讲古”,更不用说学讲古了。
讲古经验 整理好19年仍无法出版
颜老真正最担心的还是怕讲古失传。1985年时,担任市说书学会会长的颜志图把老艺人的经验总结归纳,写出一本《广州说书技巧论文》,“但出版社出这种书无利可图”,所以写成后一放19年,一直没有一个出版社愿意出版。前不久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动找到颜志图将讲古经验一整理,“发现整整有10万字”,协会主席曾应枫说,“目的在于抢救,但能否出版仍是个问题”。
出路在于旧瓶装新酒
袁钟仁(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原副所长、副研究员):这类民间传统技艺的出路还是在于旧瓶装新酒,“以讲古为例,你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听众就不一定有时间和兴趣听,老民间艺人们要变换部分传统的艺术形式。
龚佰洪(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一是民间艺人本身要转变脑筋,转换艺术的表现手法,其次讲古的内容本身也要变,不能老是那些老剧目。二是社会有识之士也要为这些民间艺人的培养创造氛围。
文章来源:新浪-广州日报 2003年09月26日09:2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