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2013 年 第 1 期 目 录
篇名
|
作者
|
页码
|
当代国画转型的倡导与实践
——陈绶祥先生与“新文人画”运动
|
朱亮亮
|
1+44
|
走向田野的学术生涯
|
方李莉
|
5-10
|
跨越学科藩篱践行学术创新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评介
|
王永健
|
11-16
|
六朝树绘: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传统说法的订正
|
邢文
|
17-23+82
|
戈文化的源流与华夏文明发生
|
叶舒宪
|
24-31
|
仪式中的制度性音声属性
|
萧梅
|
32-43
|
图像中家具文化的学术空间
——邵晓峰教授访谈录
|
廖明君 邵晓峰
|
44-48
|
论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
|
陶思炎
|
49-52+59
|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的回顾与前瞻
|
董龙昌
|
53-59
|
艺术史与人类学的对象
|
马利特·威斯特曼 李修建
|
60-69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知识产权
——华盛顿美国本土艺术的个案
|
威利·史密斯;祝鹏程
|
70-74
|
国际史诗学若干热点问题评析
|
朝戈金
|
75-82
|
革命时代的山歌:革命的和不革命的
——白茆山歌历史考察之一
|
陈泳超
|
83-89
|
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
|
张勃
|
90-96
|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
|
97-99
|
王芳王力设计作品
|
王芳 王力
|
100
|
杨雪梅白丽平设计作品
|
杨雪梅 白丽平
|
101
|
徐春锋油画作品
|
徐春锋
|
102
|
王奇施晓鹏水彩作品
|
王奇 施晓鹏
|
103
|
张继渝油画作品
|
张继渝
|
104
|
再论“生活就是民俗”
|
顾春军
|
105-107+96
|
图像与意象:神话美学研究的逻辑言路
|
王怀义
|
108-111
|
戏中戏:红色戏剧发生的艺术学阐释
|
徐明君 逄增玉
|
112-114
|
现代化还是大众化:中国现代话剧与戏曲的纠结
|
沈后庆
|
115-120
|
“戏改”与十七年戏曲的性别话语
|
张艳梅
|
121-124+161
|
在“歌唱”与“游戏”之间
|
肖璇
|
125-129+158
|
无锡天韵社的传播方式及其价值分析
|
李晓春
|
130-132
|
汉代墓葬语境中的阳遂
|
练春海
|
133-139
|
意义的隐藏与转换: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民俗象征中的文化传统
|
张蓓蓓 束霞平
|
140-145
|
稿约
|
|
145
|
广告设计与后现代文化
|
张云峰
|
146-148
|
第一奇书的二千年阅读史
——读陈连山《<山海经>学术史考论》
|
刘晓峰
|
149-151
|
中国绘画中“线”的民族性语言
|
黄嫄
|
152-153
|
胶东民间平绣艺术特征研究
|
李永昌
|
154-155+151
|
《唢呐调》曲牌探究
|
邵彬
|
156-158
|
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原生态音乐
——以亭岩村《清州阿里郎》为例
|
金成姬
|
159-161
|
河阳山歌社会功能探究
|
张红霞
|
162-163+168
|
聂耳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
翟纯璐 李淑明
|
164-166
|
意象油画本土化语义的阐释
|
牟宇宙
|
167-170
|
《民俗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07期)目录
|
|
16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