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报记者屈菡报道:1月16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在京命名并颁牌。这是继201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后,又一项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诞生,同时也意味着非遗保护实现了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的两轮并进。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出席仪式并为入选单位颁牌。
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传承单位为4个,分别是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张美芳)、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吴元新)、禹州市苗家钧窑有限公司(苗长强)和福建省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林友华)。据介绍,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中遴选出的保护成效好、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并已推出初步成果的传承单位。
董伟在颁牌仪式上表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及时总结经验,广泛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对探索建立符合非遗保护基本规律和我国国情的非遗理论体系,指导保护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王文章认为,一些优秀传承人在全力做好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对其传承项目的渊源、特性、价值、保护方式和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加以理论总结和研究讨论,努力将非遗保护实践中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实现对非遗的科学保护十分可贵。
接到牌匾后,张美芳特别高兴,她说出了自己的设想,那就是系统梳理苏绣的技艺要素,归纳整理苏绣的各种针法,并且对各种针法的演变过程进行文字记录阐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次入选基地后,就能够得到更多专家指导和理论支持了。”她激动地说。
文章来源: 文化部网站 2013-01-17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