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学文]明清江南(湖州)的桥与桥文化
  作者:陈学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3 | 点击数:13229
 

湖州万魁桥

  江南本是水乡泽国,交通多赖太湖、运河和众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来贯通。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16世纪葡萄牙人加里奥特·佩雷拉于1553年至1563年(明嘉靖年间)在华见到古桥时,惊叹不已,曰:“这些石桥工程如此完美……令我赞叹不已!”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417座,增加了一倍,就足以说明经济之迅猛发展。仅乌镇一地清代就有桥119座,至今尚存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的通济桥。

  明清人喜在桥墩、桥门上刻楹联以表达对桥的遐想或赞颂,这样就有了桥文化。所谓桥文化不仅是指桥梁建筑技术层面而言,更多的是通过桥楹联来深化桥的文化内涵,这才是桥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桥文化的研究,可以诠释明清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意蕴,反映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嬗变和演化。当年的文人骚客就是通过桥联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民俗的描摹,也有对善人善举的颂扬和历史的怀念。桥的修建自然基于交通的需要,桥建成后就能促进四邻的交往和经济发展,而建桥除官府行为外,大多还是地方人士、寺庙、商人等出资作为善举而为之。由于年代久远,桥圯字毁或字迹模糊,搜集桥联已属抢救之举。

  王江泾的长虹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东边是浙江嘉兴王江泾,西边是江苏吴江盛泽,跨越运河,连接江浙两省。长72.9米,宽4.9米,从水面抵桥高18.8米,斜坡30米,两边各57级,3孔。“南北通一隄,估舶闻川市。小桥纪邮程,三里讫九里。”(唐佩金《闻川缀旧诗》卷一)余杭通济桥建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三孔石桥,长50米,高9.6米,宽8.6米。塘栖广济桥,又名通济桥,俗名长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孔石拱桥,长83米,169级。这些都是江南有名古桥。古桥大都有楹联,如乌镇通济桥,又名西高桥,其桥联曰:“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主人三千里,北望燕京。”长虹桥桥联更多,诗情画意甚浓:“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楹联见景生情,传递诗情画意,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

  明清时湖州为江南经济社会文化发达地区,尤以蚕桑丝绸著名。王士性说:“浙十一郡惟湖最富,……而湖多一蚕,是每年有两秋也。”外国来华人士眼中的湖州更是富庶之地。罗马尼亚人尼·斯·米列斯库:“湖州府位于大(太)湖之滨,是中国富裕的大城市之一。……处于水乡,丝绸产品丰富多彩。……这里丝绸的产量如此之多,以至一个小城镇每年缴纳的丝绸什一税就达50万两黄金。”繁荣的经济离不开交通的畅达,水乡就离不开桥梁,如双林镇就有万元、化成、万魁三座古桥。这些古桥至今仍在通行着,可惜风雨侵蚀,有些桥联已风化,字迹不清了。

  江南的古桥和桥文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990年9月,日本大阪大学滨岛敦俊教授和北海道大学三木聪教授履行中日合作研究《江南三角洲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变迁》课题,曾至湖州、双林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近一个月。笔者也三次来到双林,对双林三座古桥进行仔细考察,惊叹三桥的建筑技术和桥联的精美。化成桥建于宋元祐间(1314—1320年),明天顺二年重建,高6.6米,长46米,宽3.4米;距东225米就是万元桥,始建失考,康熙间(1662—1722年)改建梁桥,名福成,雍正八年(1730年)改环石桥,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二十年落成。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石栏杆上雕刻着石蹲狮10对;化成桥西122米建有万魁桥,初为木构,康熙元年(1662年)砌石,康熙八年(1669年)竣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改建。高6.8米,长51米,宽3.2米。在不到400米的河道上密集着三座大桥,这足以说明明清时双林一带经济的繁荣。史实证明明代双林已是江南五大镇之一,确是蚕桑丝绸的专业市镇,镇周达14里,元时已有10家绢庄,永乐三年(1405年)建镇。嘉靖间“庐井千区,于郡城东南,称巨镇。”张廉特为化成桥写了《重建化成桥碑铭》(成化十一年): “双溪溪左右延袤数十里,俗皆织绢,于是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焉。”“津梁环亘,里赕樘睢�”(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二,《村镇》)双林地处江南五府之中心点,是往来苏杭湖之通道。“东连槜李,北枕姑苏,南峙含山,西带菱湖。系嘉杭之捷径,通吴淞之往来,走万里之估客。”以产包头绢、绉著名,是江南最大的丝市场。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此蚕之厚利也。”“隆万以来,机杼之家,相沿此业,巧变百出。有绫有罗有花纱绉纱;斗绸之缎,有花有素。有重至十五六两,有轻至二三两,有连为数丈,有开为十方。……各直省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每当晨昏,桑农蚕妇携茧抱丝过桥来到双林镇上交易,所以双林镇郊近400米就需有三桥来承载繁忙的人群。双林镇因为交通便利,就成为明清江南巨镇。“亭台相望,殿宇嵯峨,津梁几百十带,居人三四千户,高门鳞次,甲等连云。”(释道元:《双林镇舆地图说》,顺治十六年,见民国《双林镇志》卷首)作为苏湖杭通津的三桥,昼夜车水马龙,船只交织不辍,商旅络绎不绝,所以在三桥上设立灯杆以照明,“烂然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3-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蛇为什么称“小龙”
下一条: ·[岳永逸]城墙内外: 曲艺的都市化与都市化曲艺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
·[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
·[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彭庆鸿]情礼交融: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社会交往 彭庆鸿
·[肖波]白蛇传说与江南名胜的文化互动:雷峰塔记忆·[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陈泳超]江南宝卷创编的地方性进程·[刘林娟]江南蚕神信仰研究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张玉观]建国七十年,江南农村婚俗变异性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