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
  作者:倪锺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6 | 点击数:8108
 

  李福清(1932—2012),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汉学家,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2003年,李福清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化贡献奖”。代表作有《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中国的讲史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论三国故事的各种口头和书面异体》、《从神话到章回小说——中国文学中人物形象的演变》、《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亚文化交流史》、《东方中世纪文学的方法》、《中国戏剧理论》等。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院士的逝世,引起我对他的许多回忆,他多年从事中国民间文艺的研究,对中国俗文学中的曲艺形式也有浓厚的兴趣,还涉及其他曲种的寻访与研究,在对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苏州评话、扬州评话关系的研究中,都有许多新的突破。

  木鱼书是广东的曲艺形式,也称“木鱼歌”,薛汕在《书曲散记》(1985年)中说:

  木鱼书是广东的弹词,过去以广州为中心,流行于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木鱼歌最早是随编随唱,凭各自的记忆传唱,后来有所改变。把唱的记下,辗转传抄,或未唱先编,定下稿本。或抄本和稿本印出,即成木鱼书。这样,木鱼书可以阅读,可以朗诵,可以吟唱……(见该书第6页)

  正是这种可读、可诵、可唱、可吟的特点,使木鱼书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广泛流传,并传到东南亚一带。据考证,它形成于明末。入清以后,以广州为中心的书肆刊刻、翻印者甚多,据统计自清初至民国期间,民间书坊有50余家,较著名的有静净斋、成德堂、醉经堂、五桂堂等。木鱼书现存500余部,版本达四五千种之多,分别藏于国内外图书馆及个人手中。

  我国学者对木鱼书的专门研究尚不太多,除薛汕有所著述外,刘复、李家瑞所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1932年)中有部分著录;谭正璧父女所著《木鱼歌潮州歌叙录》(1982年),收录木鱼书154种,其中有《释“木鱼歌”》长文,从理论上对木鱼歌进行了探讨。

  李福清曾先后在苏联各图书馆、德国原东柏林国家图书馆和西柏林的普鲁士文化区图书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图书馆、越南的部分图书馆及我国台湾的各图书馆查访木鱼书,发现许多我国学者尚未著录的孤本及其他版本。1994年以后,李福清先后在台湾发表了《俄罗斯所藏广东俗文学刊本书录》、《德国所藏广东俗文学刊本书录》及《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罕见广东木鱼书书录》三篇长文,对庋藏国内外木鱼书作了比较详尽的叙录。李福清根据他在慕尼黑对木鱼书的查访,进一步修正了美国加州大学艾伯华所编《广东唱本提要》中的疏漏。广东木鱼书分散收藏于多个国家,如日本、德国、俄国、越南、丹麦、挪威、美国、英国等,但大都未见目录及研究资料。

  李福清在《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罕见广东木鱼书书录》(1995年)一文“前言”中说:

  刘复、李家瑞二位1932年编出《中国俗曲总目稿》之后,没有出版什么详细的目录……笔者把傅斯年图书馆藏的广东木鱼书版本与国内其他地区及日本出版的木鱼书目录作了初步比较,发现:……傅斯年图书馆藏64种木鱼书虽然前人编的目录有著录,但版本不同……木鱼书出版情况比我们从前知道的复杂得多。

  此文发表于1995年9月,同年10月,他应邀到英国讲学,有机会对英国所收藏的木鱼书进行调查。他说:

  1995年10—11月笔者趁赴牛津讲演之便,调查伦敦的大英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曼彻斯特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汉籍收藏,发现不少木鱼书版本;12月受荷兰莱顿大学之邀,亦调查莱顿大学的汉籍收藏,也发现了一些木鱼书旧版。

  早在1927年,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静净斋版《花笺记》。1955年,李福清在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发现了明版《花笺记》,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花笺记》刊本。木鱼书自身排出“才子书”系列,即《三国》、《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金簮记》、《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二荷花史》、《珊瑚扇金锁鸳鸯记》、《雁翎媒》,其中以《花笺记》、《二荷花史》影响最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02月0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白若思]回忆恩师李福清先生
下一条: ·[苗书梅]孙作云的楚文化研究
   相关链接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毕兹卡的阳戏
·[何研]表演视角下的木鱼书·[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郭汉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研讨会召开·百年侗戏述说百年故事
·京剧演员急需更多平台“炫彩青春”·[杨金源]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
·“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
·[何研]浅议广东木鱼书研究·[王馗]古老剧种如何传承——以戏传艺 延续古老品格
·[张冰]“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
·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刘恒]戏曲地域文化研究离不开传播学、接受美学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