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二:2012年2月29日德国电视一台节目收视率排行榜[26]
排行/节目名称/观众数量/收视率(%)
1 20时当日概览 470万人15.4
2 周三影院《直到什么也不剩》 380万人 11.5
3 《爱情风暴》 236万人 21.4
4 《加加减减》 224万人 7.3
5 《爆炸性的》(花边新闻) 205万人 13.9
6 15点当日概览 188万人 17.7
7 22:43一台天气 187万人 8
8 22:15当日要闻 170万人 6.4
9 《红玫瑰》 164万人 15.9
10 17点当日概览 154万人 11.6
德国电视二台的家乡题材连续短剧则一般在晚19点的正点新闻之后和每晚的大片之前(19:25-20:15)上演,有周二的《罗森海姆的警察们》(Die Rosenheim Cops)、周四的《山里医生》(Der Bergdoktor)和周五的《护林员之家:法尔克瑙》(Forsthaus Falkenau)。三部连续剧的“家乡”都被选在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北麓山区:第一部在慕尼黑附近的小城罗森海姆,第二部在奥地利和德国交界处的蒂罗尔地区;第三部早期(1988-2006)是在德国和捷克交界地带的巴伐利亚森林中,从2007年后也迁移至了临近慕尼黑的阿默尔湖(Ammersee)附近。和德国电视一台的连续剧一样,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首先在于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包括对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展现,和带有方言口音的对白;其次则在于主人公对于乡土生活的热爱与肯定态度,他们中有的人主动放弃了城市生活,如从慕尼黑迁往蒂罗尔的“山里医生”,有的则土生土长,始终守卫着美丽的家园,如本地警察、森林护林员等。影片中当然也少不了有外来人作为陪衬,他们有的扮演“家乡”环境破坏者的角色,当然他们的“阴谋”终究都不能得逞;另外一些的则是来此工作的普通人,他们与当地人之间所发生的文化冲突常常能给影片带来喜剧式的轻快幽默色彩。
事实上德国电视中有许多警匪探案剧也带有“家乡剧”的特点。上述的《罗森海姆的警察们》可算是典型的一例。此外还有德国电视一台和瑞士、奥地利电视台合作的经典栏目《犯罪现场》,在每个星期天的20点15分上演,从1970年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和传统的“家乡电影”所不同的是,“犯罪现场”的地点大多选在了德国的大中城市,像科隆、慕尼黑、柏林、德累斯顿、明斯特、法兰克福、莱比锡、不莱梅、汉堡、萨尔布吕克、康斯坦兹,以及瑞士和奥地利的城市如维也纳、伯尔尼。每个城市的探长固定不变,且一般成双成对地出现。他们在性格或外部特征上往往形成鲜明对比,如一高一矮,一男一女,一丑一俊,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一雅一俗。探长们都是绝对的好人,很有正义感,非常敬业,而且不管案情有多复杂,他们最后都一定能把“坏人”捉拿归案。这种地方性探案剧和“家乡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二者都试图把当地的景观、风俗和方言等糅入故事情节当中,并在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一种所谓“地方爱国者”(lokalpatriot)的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家乡”作为一种影视题材在今天依然深受德国媒体和观众的喜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德国文化中的“家乡”概念,已不像20世纪上半页那么狭窄,不再仅仅指向德国的农村和农民,而是由乡村延伸到了城镇乃至现代化的大城市,甚至涵盖了其他欧洲国家像同样属德语圈的瑞士和奥地利,还有北欧的丹麦等周边国家。尤其是德国电视二台,在这方面比思想意识较为保守的电视一台走得更远。他们不仅拍摄了以英国乡村为背景的罗萨蒙德﹒皮尔西纳(Rosamunde Pilcher)爱情片系列,[27]而且将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地也变成了其自拍的警匪探案片的“家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德国部分影视人的前瞻意识。因为他们知道,21世纪德国人的“家乡”,将不再是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个邦州或国家,而是整个欧洲。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家乡”的范畴也在不断地伸展。而德国人从本民族19和20世纪以来的经验中早已知晓,只有一方面善待自己的乡土与地方文化,另一方面也将其积极地融入到民族的、国家的乃至欧洲整体的文化秩序当中,才能最终保全“家乡”这片净土,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那个神圣不可取代的位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