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讯 受文化部委托,由我院承担建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补充项目于2012年底建设完成,并于2012年12月24日召开了项目验收会。会议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郎樱、贺学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四位民间文学类专家及信息技术专家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孙承鉴共同为建设成果验收把关。我院常务副院长刘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保护处副处长郝永安,我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丁岩、副主任韩斌以及项目承建方代表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丁岩主任主持。
工程“一期”补充项目有效吸收并借鉴2011年“一期”项目工作经验及成果,围绕“民间文学”门类,完成了国家级名录项目“吴歌”的资源数字化采集、专题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标准规范草案制定三方面工作。专题数据库共收录项目相关文字240余万字,图片6千余张,音视频资料60多小时。专家在验收意见中指出:“一期”补充项目已按合同约定实施完成,标准规范草案的制定符合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际需求;项目设计搭建的数据库架构合理、功能齐全,所建成果达到了设计要求;文档资料规范齐全,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一期”补充项目的建设完成意味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又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实践,已从起始阶段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发展并摸索出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与会领导及专家对于工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验收程序结束后,刘茜副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她谈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自开展以来,一直受到王文章院长的高度重视,工程“一期”补充项目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项目工作团队的辛勤付出。同时,她希望中心深入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建议,解决好关键问题,再接再厉、切实推进工程建设。
会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及时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专家建议,明确了下一步要着力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尽快提炼、编写出具有普遍示范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通用标准;二是将充分利用图、文、音、视等多种记录手段,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采集及数据库建设;三是争取尽早开展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已有建设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