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城]坚守学术品格 创新学术理念
——在《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刘锡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18 | 点击数:4179
 


  《民间文化论坛》的前身《民间文学论坛》诞生于历史新时期之初的1982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创刊30年了。其间虽然几经波折,但终于坚持下来了。30年来,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好文章,仅两届“银河奖”就评出来了49篇,如果再续办下去,近20年的好文章怕是不止这个数;培养了好多优秀的作者,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作为一个曾经工作过几年的编辑人员,今天应邀来参加这个纪念活动,心中涌出许多感兴之情,也有许多话要讲。下面说几点感想吧。

  第一,《民间文化论坛》是民间文学界和民间文化界的一个公共的学术园地,是几代人苦心经营起来的,我愿她在未来的岁月里,坚定不移地守住学术品格,为发展和提升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和民间文化理论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论坛》不是工作刊物,不是通俗文艺刊物,而是一个国家级的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方面的学术刊物,是这一学术领域的一个标志。民间文学或曰民间文艺,属于文学艺术;而对民间文学或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则属于社会科学。也就是说,研究民间文学或民间文艺的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员。刊物的任务,是要参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努力将其办成学界的“龙门”。

  第二,现在期刊林立,《论坛》要有准确的定位。上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论坛》在许多造诣精深的老中青学者的爱护和支持下,经过几代编辑同志的苦心经营,已经“打造”成为民间文学学科的名牌,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改刊名为《民间文化论坛》之后这么多年来,在学术定位上一直东摇西摆,没有找到恰当的位置,故而一些老作者陆续远离而去。近来,中国民协的领导上表示要保持其学术期刊的性质不变,此举对学界是很大安慰和鼓舞。有些学者私下里议论和建议恢复《民间文学论坛》的刊名。我本人对《民间文学论坛》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因为我曾经为她倾注过心血,但是否改回《民间文学论坛》也许牵扯到工作大局,是主管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团和党组考虑并作出决策的事情,作为一个作者,我愿意建议,在没有做出新的决定之前,《民间文化论坛》要明确认识和坚定守住自己的学术定位——以民间文学研究为主,兼顾民间艺术的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之初,经上级批准,其宗旨定为搜集和研究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小戏、民间美术等在内的民间艺术;到50年代中期,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文联以后,各文艺家协会陆续成立,相应的民间艺术门类及此前已搜集和保存的资料,先后移交给了这些协会,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范围,确定只是把搜集和研究民间文学为己任。如今民间艺术大发展,学术期刊已有多种,仅民间美术研究期刊,就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评论》、广西文化厅主办的《民族艺术》、海峡文艺出版社和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主办的《海峡·文化遗产》、《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上海工艺美术杂志》、《西部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丝绸之路》……《民间文化论坛》只有在林立的期刊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办出特色,也才能为学界认可。

  第三,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有影响、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是办好刊物的关键。要树立良好的文风和学风。在文风上,要坚定不移地提倡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学风上,要像今天徽标写的“创新学术理念”,但要提倡实事求是,力戒急功近利。历史上,《论坛》曾主办过“银河奖”、“刊授大学”、各种专题性的小型学术会议(如分别在北京、贵阳、南通、成都等地)、读书班培训班(在兰州)等,都是培养和团结作者的有效可行的方式。在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上,亦可请与会者认定选题。这些方式今后仍然可以是当地采用。

2012年11月1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12-11-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贾放]写在恩师钟敬文先生离去的日子
下一条: ·[刘锡诚]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
   相关链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19年第1期目录(创刊号)·《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目录
·[李皓 孙正国]聚焦前沿 双向互动——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1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