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忙年曾经习俗众多,如今少了“忙”味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民俗专家,了解从古代宫廷到现在不同年代的“忙年”法
  作者:记者 朱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04 | 点击数:8311
 

  六七十年代

  计划经济“过年就是盼吃好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物资都比较匮乏,在江苏,家家户户生活捉襟见肘,不少生活物资需要凭票供应。除了每人每月的供应数外,每年的春节还会额外增加一些。今年80岁的南京老人顾云回忆道:“当时盼过年其实就是盼吃好点,忙年也就是为了家里的一顿年夜饭而忙活。过年的十几天内,我都是一大早就拿上钱和购物证,去买年货。”她至今还能说出自家当时年夜饭的几个当家菜:炒什锦菜、红烧肉、肉圆、鱼。另外,桌上还有包子、年糕等吃食。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丰盛的年夜饭了。“老南京的炒什锦菜包括十样,样样都得准备齐全。那时候的肉圆吃的不是纯肉,凭票买到肉之后,往里面掺些豆腐,放到油锅里面炸。”顾云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老南京人(其中有不少是由北方移居而来)讲究初一到初五吃陈饭,寓意年年都有余粮。饭是用大米和小米一起煮的,大米白,小米黄,名字叫金玉满堂。在腊月廿九和三十两天,把此后一周的饭都煮好,用竹篮装好,吊在梁上。

  小贴士:炒什锦菜也叫炒素菜。南京市作家协会的苏洪泉告诉记者,炒什锦菜要用的原料有十多种,包括荠菜、菠菜、胡萝卜、芹菜、黄豆芽、笋尖、山药、豆腐干等,其中有不少菜还有着自己的寓意。荠菜与芹菜取其谐音,分别意为“聚财”和“勤快”;胡萝卜象征红红火火(红色);千张有千秋万代的意思;黄豆芽则象征着事事如意(形状像如意)。

  八九十年代

  洗澡、剪头年前要排长队

  在江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春节前,全家忙年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搞卫生”。“大年三十前,除了忙年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屋里所有的地方都擦干净,把脏衣服全部洗完。”今年48岁的王芳女士说。她告诉记者,扫尘既是体力活,也是智力活。一方面,擦窗、擦门、扫地、拖地、抹桌子……全家人得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还得计划好打扫的顺序和时间。“一般是大年三十前几天,家里面几个人戴着帽子,用大扫把扫去蜘蛛网,戴帽子是防止脏东西落到头上。”

  除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也得讲究。大年三十之前,人们通常习惯于集中在年前的几天里剪头、洗澡,买新衣干干净净过大年。但是由于当时的浴池和理发店几乎都是国营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少,而多数市民又都集中在年前的几天剪头洗澡,所以每到春节的前几天,所有的浴池和理发店都会爆满,人们有时候需要排队在浴池和理发店门口等候。

  小贴士:如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衣服还显“中性化”,各家各户需要凭布票买布裁衣的话,那么到了80年代,时装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了。为防过年涨价,年前很多天,主妇们就张罗着上百货商场给孩子买新衣服。年三十的晚上全家老少把新买的衣服摆在床头,大年初一早上穿起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新世纪

  举家出游,但少了点“忙”的味道

  到了新世纪,忙年的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买年货仍然是“忙年”的重点。市场上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各种春联福字、各种礼花、电光炮等高档鞭炮成了年货市场上的宠儿,大人小孩都喜欢。有的市民则在年前与朋友相聚吃饭;一些市民计划着把家里的年夜饭搬到酒店吃;一些家庭则提前开始请计时工打扫家庭卫生……

  今年75岁的王秀兰老人介绍说:现在忙年跟以前比起来实在是太“不忙”了,原来过年时许多商店从初一到初三都休息,我们全家人要准备许多年货。现在商场、超市春节期间都照常营业,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到,子女们年前也会送些年货来。烟酒、咸货、水果……什么都有。东西多是蛮好,不过也少了点忙的味道。在银行工作的林小姐还告诉记者,现在想买什么衣服都能买到,新衣服时常穿,今年过年都不需要再买了,目前唯一要忙的就是为父母买年货。

  小贴士:如果不想上街买年货,也可以选择网购的方式。除了购买年货,有的市民举家报名旅游团,在游玩中度过春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2013年2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京连续雾霾天引发鞭炮禁放讨论
下一条: ·庙会被指民俗味变淡:文化感不强 缺少些精气神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