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忙年曾经习俗众多,如今少了“忙”味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民俗专家,了解从古代宫廷到现在不同年代的“忙年”法
  作者:记者 朱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04 | 点击数:8312
 

  古代南京

  习俗众多,家家户户除夕贴“万年红”

  古人的忙年活动,可从宫廷的年事准备中看出些道道来。记者在南京市档案馆查询馆藏资料时发现,清朝宫廷的年节活动被记载得十分详细。活动的高潮在除夕、正月初一(旧称元旦)两日,但自十二月初,迎新年的准备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要一直忙到正月十五。

  十二月初,皇帝开笔写“福”字,贴在宫殿、园囿各处,有时候也会写对联或“宜入新年”、“一年康泰”等吉祥话,贴在内宫寝殿里。到十二月十七日(后改为十九日),宫中就开始放爆竹了。皇帝在宫中行动,每过一门必放爆竹一声。腊八,宫廷还会派王公大臣监视煮粥供佛。

  十二月中下旬,宫中要“择吉祭宝”,就是把印玺洗拭后,暂时不再使用,这意味着宫廷放假了,直到来年正月才会再择吉行开宝礼。同时,宫内还要张挂门神。十二月二十三日,坤宁宫祭灶,要准备供案、备香烛等。供品共三十二种,必须有南苑猎取的黄羊一只,奉天(今沈阳)内务府进贡的麦芽糖。到了除夕和“元旦”,各色年货已经准备齐全。皇帝、皇后等要分别到宫外拈香礼佛,设供祭祖。其后,请安、道喜、用膳、看戏都不能少,习俗众多。直到忙完十五,“年”才算真正过完。

  小贴士:在古代,南京人称对子(春联)叫“万年红”。除夕家家户户贴万年红,是由朱元璋倡导的。“红”与“朱”同义,暗含子孙千秋万代,坐拥江山。与汉族用红纸不同,清宫春联用白绢书写裱于框架,这是满俗。

  民国人家

  难忘香甜的“炒米糖”

  家住南京汇林绿洲的李丽辉老人,出生于1910年8月,今年已103岁高龄。李老早年毕业于“民国首都女子法政讲习所”(今太平南路东侧),那是旧中国唯一培养女子法学人才的机构。

  在她的记忆里,腊月二十四拜过“灶老爷”后,家家就开始忙碌起来,扫尘、办年货、买鞭炮、贴春联……一直忙到除夕。“拜灶老爷是‘上人’拜,我们小孩是不给拜的。小时候家里穷,扫尘其实就是把地扫扫干净,不过这也有讲究,东西只能往家里扫,不能往外扫。”李老回忆道。主妇当然更有额外的“工作”,要给家人做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但也总要上下一新。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到了腊月二十六、七,大家小户,一片做年菜的热闹声。“有钱人就大鱼大肉地准备,穷人就平平淡淡地过。”李老说。对她而言,小时候过年,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炒米糖”。

  在江苏农村,只有过年才会做炒米糖。“把米淘了煮,晒干后用坛子装起来密封。客人来了就用开水一冲,糖一拌。”李丽辉形容道。米面、白糖都是过年前几天到集市上买的,钱不多,工序也不复杂,吃起来,甜蜜蜜,回味无穷。“有钱人家不吃炒米糖,他们一般吃‘金果’(又称‘果子’)。”先要和面,然后在面里加上糖、油、糖稀。接着把面搓成团放锅里炸。炸到金黄色捞出来就可以了。除此之外,除夕晚上全家人有时还会忙着包些元宵,有实心的,有芝麻的,用来招待客人。

  小贴士:李老说的祭灶时间是腊月二十四。实际上,在明朝,送灶的时间有“军三民四龟五”的说法。记者找到民国时期南京民俗学家夏仁虎先生的《岁华忆语》,其中写到官府及卫所驻军等送灶日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普通平民百姓为农历腊月二十四,妓寮、乐户、优伶等则皆为农历腊月二十五。

  解放初期

  兄弟姐妹们抢着贴春联抹窗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忙年,对家住南京双乐园小区的赵正师傅来说,是一段欢乐的时光。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就父亲一个人挣钱,日子过得比较拮据。那时每每进了腊月,就会听到稀疏的鞭炮声,预示着新年的来临,生活里也增加了一些忙碌的气氛。父母商量着给孩子们买鞋做衣服,家里买点鱼肉菜蔬、再置办点锅碗筷子等等。

  赵师傅说:我母亲那时候总念叨,腊月二十三,要忙起来了。南京民谚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年糕;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年夜……打扫屋子、抹窗户、买糖果、买红纸、贴春联,姊妹们都争先恐后地干着;母亲更多的是洗被褥、做针线;父亲则忙着弄吃的,例如熏鱼、炖鸡、煮猪头、煮花生米准备拌小菜等等。

  小贴士:在老南京人的传统中,招待客人必备的就有装有四色糖的果盘,分别是:芝麻糖、花生糖、交切片和寸金糖。跑糖果店备齐四色糖是老南京人忙年必做的事情。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2013年2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京连续雾霾天引发鞭炮禁放讨论
下一条: ·庙会被指民俗味变淡:文化感不强 缺少些精气神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