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2012,那些远去的身影
  作者:记者 李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03 | 点击数:9730
 

 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
  ——高尔基

  2012年年尾,京剧马派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学津走了;紧接着,另一位京剧界的泰斗级人物——京胡大师姜凤山也撒手人寰。两天内,两位前辈先后离去,令京剧界人士痛惜不已。其实,2012年非遗领域失去的大师级人物不止以上两位,这一年里,他们先后告别了自己最热爱的舞台和最钟爱的艺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高尔基曾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在这里,我们按照他们离去的时序选择其中几位国家级传承人,回顾他们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为其立小传,以表哀思和敬意。

  “唱不倒”的马秀英

  2012年1月3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猝然离世,距其最后一次登台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这让许多喜欢她的戏迷悲痛不已。

  马秀英原名荣发,1932年生,江苏人,出身淮剧世家。自8岁起就随父学艺,幼时得著名淮剧旦角马艳琴亲授,工刀马旦和青衣花旦。成名后,马秀英在回忆自己的学艺历程时感慨万千:“淮剧的主要市场在江苏,在上海演淮剧、跑码头不容易,想混口饭吃,就不能怕吃苦。”新中国成立后,马秀英正式加入淮光剧团(上海淮剧团前身),多年来塑造过《白蛇传》中的小青、《探寒窑》中的王宝钏、《牙痕记》中的顾凤英、《金龙与蜉蝣》中的玉娇等诸多舞台形象。马秀英擅长演唱乡土味浓郁的“老淮调”,她嗓音脆美甜亮、吐字清晰,经她演唱过的唱段很多已成为经典,在广大戏迷朋友们中流传。

  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期间,马秀英曾随国家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誉为“友好使者”。60年代,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由她和筱文艳主演的《白蛇传》、《三女抢板》等节目,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周总理称之为“家乡戏的艺术精英”。

  马秀英一生将戏看得比天大,从未因自身原因耽误任何演出。1974年的一天,马秀英被车撞伤,肋骨受伤、肾破裂出血,病情十分严重,需立即住院。但当时正值演出《喊宫怨》,且票已售出,团领导想贴出告示推迟演期,但马秀英坚决要求出场。医院遂派医生跟她到达演出现场,以便及时救护。演出结束刚回到后台,她就晕倒了,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同行们说,她曾3天连演3个专场依然精神抖擞,因此被同行称为“唱不倒”“唱不死”的马秀英。

  马秀英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地方剧种的淮剧艺术,亟待继承、抢救和提高。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不能坐吃福禄,传承和弘扬淮剧艺术是我有生之年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退休后,马秀英仍热心淮剧的传播和推广工作,支持各个戏迷剧社的发展。2004年,上海浦东浦兴地区的淮剧戏迷自发组织了淮剧沙龙,每逢双休日就聚集在浦兴文化馆排练演唱淮剧,乐此不疲。马秀英闻讯后,时不时会赶来为大家义务辅导,与一批戏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其去世那一天,这些戏迷朋友们仿若她的家人,帮助布置灵堂、接待各地前来吊唁的戏迷,感情之真挚令许多前来拜祭的人动容。

  一生塑佛苏清河

  2012年2月26日,福建省德化县殡仪馆内,社会各界代表前来送别德化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清河。他的徒弟们说,师傅是带着遗憾走的,因为就在离世前一天下午,他还在工作室里一遍遍地修改作品,而这件作品师傅永远无法完成了。

  苏清河,号莹玉,1941年6月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他祖辈世代制瓷,其少年时代命运多舛,为谋生计,放弃学业,进入德化瓷厂雕塑组工作,师从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时任德化瓷厂雕塑组组长苏勤明。

  苏清河年轻时给人的印象是“要强、勤奋”,这种求上进、好学的性格,也是苏清河成功的原因之一。上世纪60年代社会动荡,工厂停产,苏清河为了理想与生计,先后辗转福建各地,但仍坚持创作与授徒,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各地的泥塑木雕佛像做了大量研究,并阅读了相关书籍。1986年,苏清河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民营陶瓷科技企业——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从此踏上成功之路。

  据说苏清河创作从来不画草稿,而是凭借实践经验,先酝酿出大概的轮廓,然后挥刀雕琢。其每件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构思和理解,颇有明代“瓷圣”何朝宗的风范,多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苏清河一生中塑的最多的是传统佛像,专家们认为,他做的佛像神形兼备,刻画出佛祖仁慈宽厚、宁静洒脱和充满智慧的神态,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这些作品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徒弟们说师傅生活中就是一个“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平日里,苏清河生活节俭,却在2007年将价值几百万元的何朝宗作品《祥云观音》捐献给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此外,他还慷慨解囊300多万元在各地捐助修建名胜古迹、敬塑佛像、救助贫困学生等,受到群众的好评。

  为了将传统瓷艺发扬光大,他除了带领儿女从事研究与创作外,还把烧瓷技艺传授给其他学徒,打破了“传内不传外”的传统规矩。几十年来,苏清河已培养出600多名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反复琢磨,才能出好作品”,这是苏清河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现在,在德化瓷都广场上还能看见一件巨型瓷雕《渡海观音》,高6.2米、重6吨,是苏清河以何朝宗的作品为范本打造的,历经两年完成。大师已去,但这件瓷雕作品将永远矗立在他的家乡,为故乡增色,也成为后人缅怀他的一个去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年01月18日第8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下一条: ·胡集书会:恢复元气后何去何从
   相关链接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