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中国非遗保护路漫漫
  作者:记者 赵晨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09 | 点击数:7154
 

  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第六个缔约国。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002291,股吧)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6月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更是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此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安图说。

  2006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彝族火把节、《阿诗玛》、凤阳花鼓等518项入录;2008年6月和2011年5月,文化部又先后公布了第二、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共有1219项非遗项目入录。

  此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并已逐步向市、县一级扩展。“我国非遗保护发展工作正在呈现全面发展的局面。”安图说。

  多年从事非遗工作的经历让安图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工作。”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泸沽湖,拥有丰富深厚的摩梭人文化历史,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发展,2007年他们开始进行甲搓舞的申遗工作,2008年6月,甲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录的成功意味着甲搓舞从单一族群的民间舞蹈上升为所有民族所共有的国家瑰宝,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每当你抢救和保护了一门未来可能灭绝的民间艺术时,那种兴奋满足的喜悦感是无法形容的。”安图说。

  但喜悦感很快便会被忧虑所冲散,因为还有很多需要保护的文化还没有被列入到非遗名录中。安图表示,摩梭人文化中除了甲搓舞,还有独一无二的母系氏族习俗、古老厚重的转山转湖节以及撩拨人心的阿哈巴拉调、阿注喂走婚歌等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也许哪天当人们发现它们的价值时,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已离我们远去。

  在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国家也明显在非遗入录上提高了准入门槛。安图介绍,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数量高达3000余项,最终入录的只有191项,与第一批和第二批相比,数量急剧减少。

  “这与国家强调的非遗‘整体性保护’原则有关,是为了解决非遗发展中‘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安图对此表示理解,“对一些文化空间类项目,国家不主张割裂开来保护,而是把它放在整体性的生存空间中去保护。比如我们彝族火把节项目已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国家倡导将誉为‘视听盛宴’的火把节朵洛荷歌舞放在彝族火把节的文化空间中去保护,而不再单独入录。”

  虽然对国家的举措安图都很理解和支持,但作为一名非遗保护工作者,他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能纳入到非遗名录中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安图说。

  非遗资源开发过滥

  自2001年非遗概念引入至今,我国的非遗保护发展工作也在摸索中稳步前进,但安图认为,当前我国非遗发展中还面临着几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问题。

  安图指出,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非遗所带来的旅游效应和商业效益也日益显现,因此在旅游活动和人为开发中,很多地方政府都把非遗作为一种卖点,使其越来越“商业化”。在赚取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使传统的民族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和变异。

  “贵州侗族萨玛节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但为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曾被迫一年之内过了4个萨玛节。四川汶川阿尔羌寨灾后重建中,那些被认为不具有羌族建筑特点的民居,被指令用片石、黄泥在钢筋混凝土的墙面上粘贴涂抹,带上被认为具有羌族典型文化特征的面具。”安图认为,这种把一些根本不存在或有悖于优秀传统的假象文化掺和到产业化内容中的行为是对文化资源的滥开发,是对文化的颠覆。

  对于皮影、剪纸、唐卡、彝族漆器这类原本由手工创作的非遗项目,不少地方也将其开发成商品变成用机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符号性,而这些假货却将其变为泛物化的形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安图说。

  相比对非遗资源的滥加开发,还有一些地方明明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却熟视无睹,只重视景区的自然资源而忽略了人文资源,呈现旅游开发中文化和旅游脱节、两张皮的现象。

  “其实将非遗作为经济资源加以开发,实行产业化发展模式,也是非遗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这种开发必须是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项目本身的存在形态和历史演变的基因前提之下进行的。”安图指出,非遗项目应与旅游开发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实现非遗的“可持续性”保护发展。

  火把节是彝族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自1992年起,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的凉山州便决定每4年举办一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将这项文化推向世界,至今已举办六届。

  “火把节上我们对彝族传说、服饰、舞蹈、音乐等民俗文化进行了真实集中的展现,吸引众多中外游客,不但发展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有效提升了凉山州的文化品牌形象,增大了彝族文化的影响力。”安图表示,这也是对火把节这项非遗项目很好的保护。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2013年01月09日02:3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6个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资格被撤销
下一条: ·关注民俗文化发展的还俗于民:《2012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发布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