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非遗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不该成为“非常遗憾”
  作者:记者 曹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07 | 点击数:11220
 
 
乌丙安: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看,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凸显,它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一位德国哲学家就曾对我说,新兴经济体就像一列快车,如果仅仅用经济头脑支配它去跑,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摔下悬崖,因为它是盲目的。如果始终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来引领自己,它就会永远把握住前行的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 “文化软实力”,是很好的和谐使者
 
解放周末:说到 “非遗”,人们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便是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非遗”成功。此事刺激了不少国人的民族情感,也促使人们思考保护“非遗”的重要性。
 
乌丙安:必须承认,韩国、日本等国,在“非遗”保护方面远远走在我们前面。早在1967年,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政府认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而在我国,那时正是“破四旧”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砍掉了,只留了一个春节——而且还是“革命化”的春节,其内涵已经变味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联合国启动了保护“非遗”公约,韩国以江陵端午祭“申遗”,我们在情感上就招架不住了:端午节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凭什么被韩国抢报,成为他们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不少人的激愤。
 
解放周末:时隔多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非遗”之争?
 
乌丙安: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特点是,它是无形的,可以在文化空间中广泛传播,也可以在时间中世代传承。端午节在我国是两千多年来创造的文化,传播到韩国也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本土化,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丰富了这一节日的内容和形式。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2009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后,我们以湖北、湖南、江苏和浙江等省若干城乡的端午节为代表,为端午节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也获得了成功。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不保护它,甚至毁灭它,但世界上依然还是有人尊重它、保护它。而你一旦尊重、保护了它,也不难得到世界的认可和支持。
 
解放周末: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非遗”尊重历史根源,但更重视保护现状、当代作为?
 
乌丙安:可以这么说。譬如,中国边疆有一些跨国民族地区的“非遗”项目,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年来做到了出色的保护和传承,经过“申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时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像我国朝鲜族农乐舞、柯尔克孜族民族史诗《玛纳斯》,2009年同时进入世界“非遗”名录,而和这两个项目密切相关的几个友邻国家暂时还没有取得这样的成果。这应该是很典型的为人类遗产保护作贡献的例证。
 
解放周末:也正是经过端午节“申遗”,不少人开始反思,自觉意识到我们不能不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近年来,传统节日也在逐渐复兴,民族民间文化日益得到重视。
 
乌丙安:是的,民俗的、传统的,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陈旧的、落后的。我们总不能忘记祖先吧?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敬天祭祖”,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没有祖先把技术技艺、文学艺术等瑰宝传下来,哪有我们的今天?在我看来,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了,还是因为我们有非常优秀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切实行动。
比如,2007年中日关系出现逆流。当年4月温家宝总理作“融冰之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访日活动。当时,温总理没有带任何专业演出团体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而是带去了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其中就有世界级“非遗”项目侗族大歌、维吾尔族木卡姆和古琴艺术。
这次演出中,年龄最小的演员是那些6岁到9岁混声合唱侗族大歌的小女孩儿。她们天生就会和声,一开唱就能找到自己的声位,一首《蝉歌》就使东京国立剧场1700名观众为之倾倒。还有维吾尔族的传统歌舞木卡姆,七八十岁的民间老歌手们的演唱也震惊了全场。第二天,日本的报纸上几乎都是关于这次演出的报道。日本媒体还特别提到了其中的古琴演奏。那次演出的古琴曲目专门挑选了《流水》,日本文化界人士都熟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日本媒体这样意味深长地写道:中国带来《流水》这首曲子是来觅知音的。
这次演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演出刚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刻发电,希望演员们马上飞到巴黎再做表演,演出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个事例最能说明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实力能发挥出硬实力达不到的巨大作用,是很好的和谐使者。
不伤害、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不批量生产,不流水作业,这是最重要的底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普通人的社会权利与历史述说
下一条: ·钟敬文:五四之子 民俗之父 性情诗人
   相关链接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