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姜玉 田丰 周欣欣]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生育选择及对未来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影响
——兼与庄渝霞商榷生育政策调整的可行性
  作者:姜玉 田丰 周欣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02 | 点击数:12147
 
按照上述研究假定的推算结果(见表4),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1)在双独也不放开的情况下,家庭中二孩出现的数量逐年上升,在2017年达到峰值。(2)在双独放开的情况下,由于双独家庭数量相对有限,无论是中方案还是高方案,出生的二孩数不会有明显的上升。(3)在单独放开的情况下,由于可以生育二孩家庭的基数大幅上升,二孩生育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在高方案情况下,增幅非常明显,出生的二孩数量可能达到放开双独的两倍。(4)在放开二孩的情况下,二孩出生的增幅是非常大的,超出了现阶段人口发展所能承担的负荷。
(七)对未来家庭结构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作为家庭结构的直接衡量标准的家庭人口数减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必然(蒋艳,2007)。所谓“4-2-1”家庭,从代际角度可概括为1个子辈,2个父辈,4个祖父辈。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是独生子女之间结婚,就会形成典型的“4-2-1”家庭结构,关于“4-2-1”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满足三代共存;其次,需要一对独生子女之间的婚配;再次,第三代子女也是独生子女(郭志刚等,2002),只有这样,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4-2-1”家庭。事实上这种情况普遍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多数省的《计划生育条例》都规定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允许生两个孩子。对于双独家庭,至少从当前政策生育率的角度考虑(河南例外),应该是“4-2-2”为主流。
但是从人们生育意愿的角度看,由于目前大部分人还是以两个孩子作为最佳的生育选择,在生育性别偏好作为一种长期的文化影响而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独生子女夫妇的生育意愿并没有特别改变的话,对部分双独家庭生育政策将与生育意愿吻合,但是“4-2-1”家庭在现实中出现的概率要远远低于人们想象的理论值,随着时间推移和双独家庭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实际上家庭结构变成“4-2-2”结构,“4-2-1”家庭数并不会有显著的增加。“4-2-1”结构也许不会普遍发生成为主流,可能更多的是所谓的“4-2-2”和“4-2-1”并存的现象。
表5根据假设分析了不同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情况下,双独家庭的家庭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1)在中方案情况下,“4-2-1”家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4-2-2”家庭。(2)在高方案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4-2-2”家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4-2-1”家庭,但“4-2-1”家庭的比例仍然占据相当部分。
同时,表6中还分析了不同生育政策和生育意愿情况下,一孩家庭和二孩家庭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在双独放开的情况下,生育意愿高低的作用相对较小,因为政策涉及的人群较少,一孩家庭成为主流家庭。(2)在单独放开的情况下,生育意愿高低的作用明显加大。中方案中随着时间变化,一孩家庭和二孩家庭的数量趋于一致;高方案中,一孩家庭数量趋于减少,二孩家庭数量则快速增加,并在比例上逐渐占据了多数。(3)在放开二孩的情况下,二孩家庭则迅速超过一孩家庭,随着时间推移,一孩家庭仅占据少量比例。
从不同政策出生人口变动的绝对量来看,在生育意愿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双独放开对出生人口数量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基本不会改变出生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而单独放开则会较大幅度地增加二孩家庭的数量,对家庭结构则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因为减少了一孩家庭的数量和比例。放开二孩的政策则面临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生育意愿较高的情况下。
实际上,本章节的(五)到(七)部分是依据家庭类型、递进生育率,使用人口队列要素法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变动状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人口预测,可以发现政策微调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不大,这也是为了纠正《庄文》中人口预测的偏误。尽管《庄文》中没有详细讨论人口预测模型,但可以看出,其人口预测使用的是线性或者二次曲线模型,所以才导致其人口预测呈现出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甚至到2050年,人口接近16.5亿时,还在不断地增加。线性和二次曲线的人口预测模型在生育水平剧烈变动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地预测人口发展的趋势,在科学的人口预测中已经很少使用。而事实上,按照现在的人口规模和生育水平,使用人口队列要素法预测,中国人口总量一般不会突破16亿,而且在2030年前后会出现下降趋势,也就根本得不到“现行生育政策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是逼近人口最大可承载容量”的论据。
 
四、主要结论和不足
 
从人口发展的规律性来看,生育水平过低可能给一个国家和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出现亡国灭种的威胁,因此实施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特殊选择,不可能作为一项长期的国家和社会政策而存在。尽管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紧张矛盾,但是也要看到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一种主流的家庭模式,史无前例的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在短时间内出现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家庭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性别比失衡和抚养比过高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谈婚论嫁、组建家庭的年龄段,正是开始逐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好时机。一方面,通过只“牺牲一代人”的最小代价换取中国30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收益,既控制了人口规模增长的速度,又加快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人口发展不同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变动的惯性可以影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人口结构的调整也非短短的二三十年可以改变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适度调整可以及时地扭转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结构亟待解决的巨大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的人口环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政]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
下一条: ·[吉灿忠]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相关链接
·[张凯歌]超生的身体:国与家之间的女性身体·[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周星]林光江著《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