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段宝林]刘半农先生调查民歌之轶事
  作者:段宝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2-14 | 点击数:6710
 


文学的民主化是对脱离群众的贵族文学的革命。“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实际上也是文学民主化的运动。

刘半农先生是这一伟大文学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急先锋。调查民歌即其重要一端。

  踏雪迎春,首倡征集歌谣

  1918年元月的一天,北大教授刘半农同国文系主任沈尹默在北河沿散步。刘半农想到古代民歌像诗经国风、乐府民歌中有许多好诗,民间流传的民歌中也有许多好文章,于是说道:

  “歌谣中也有很好的文章,我们何妨征集一下呢?”

  尹默说:“你这个意思很好,你去拟个办法,我们请蔡先生用北大的名义征集就是了。”

  回去之后,刘半农就拟好了《北京大学征集歌谣简章》,然后请蔡元培校长看了一看,感到很好,立即批交文牍处印刷5000份,分寄各省官厅、学校。并且又在1918年2月1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蔡元培署名的“校长启事”并附简章。于是中国近代史上征集歌谣、研究民俗文学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北京大学就成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发源地。

  当时成立了北大歌谣征集处,由刘半农先生负责,直到两年之后他赴欧留学,才由周作人教授接管。在这两年之中,刘先生干了许多事情。就在登载北大征集歌谣简章的《新青年》4卷3号上,同时发表了刘半农威震文坛的雄文《答王敬轩书》,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象征意义的。这说明提倡白话文与征集歌谣,在当时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必然会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而征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歌谣,其民主性当更强,此二者的先锋闯将不是别人,正是刘半农先生。

  一石激起千重浪,校长启事与简章发表以后,很快收到许多歌谣,李大钊、胡适、徐宝璜、罗家伦、沈兼士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生们都记录了歌谣应征,于是从1918年5月20日开始,由刘半农先生主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开辟了一个“歌谣选”专栏,每天发表一首歌谣,并加上注解。到1919年5月22 日为止,共发表歌谣148首,内有许多精彩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最近我在编写《近代文学词典》民间文学部分时,从中选取了不少资料,感到特别好。许多现代流传的著名民歌那儿都有,歌体也很多,对探讨中国白话新诗的起源,当有更大的价值。

  三次回乡三次调查民歌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首先创作地道的民歌体新诗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对民歌进行学术调查的先驱者。

  1919年8月,刘先生回到江阴老家休假,专门把江阴西门外的一位民间说唱艺人请到家中,酒饭相敬,待若上宾,向他请教,从他口中记下了不少宝贵的歌谣等作品。北上途中,他乘舟从锡澄运河逆行,又记录了船夫们所歌唱的好几十首民歌,后来选辑成《江阴船歌》一册,发表在北大《歌谣》周刊24期上。

  1925年,从欧洲留学归来不久,回到故乡后,刘半农又采录了民歌三四十首,内有长歌二首。1926年编之为《手攀杨柳望情哥词》,选入19首。

  1933年7月,第三次回江阴老家,刘半农又记录了不少民歌。三次回乡,三次调查记录民歌,可见他对民歌是多么重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2012-12-03 16:03:4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 [倪钟之]对评话《三国》的研究
下一条: ·钟敬文:移山追日君莫笑 顽石难消一颗心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