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舒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
  作者:舒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2-01 | 点击数:12266
 
自然界中是否真的有“野人”存在?对于人类来说这还是一个谜。在彻底解开这个谜团之前,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都是草率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野人”的存在是可能的。正如致力于“野人”研究的英国女科学家迈拉·沙克利博士所说:野人问题有四个存在——它存在于人的心中;存在于艺术中;存在于文献中;存在于现实中。[17]本文将“野人”之谜作为一种现实背景提出,是因为它在猿猴抢婚故事的流传过程中,零星地却又不断地渗透到故事的群体中来,并以其特有的真实感,加深了人们对抢婚故事坚信不移的态度,从而对故事的流传和演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古代养猿之风的盛行。
这种风气,上自天子,下自一般官吏,都曾被浸染。唐代传奇《孙恪》中的白猿,就是高力士买去献给天子的。历代笔记小说,如唐代赵的《因话录》[18],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19],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20]以及清代张潮辑录的《虞初新志》[21]等,对养猿之风都有所记载。这种风气,使人们对猿猴这一性情乖戾,又颇为灵逸的动物有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和认识,但又常常不全面,所以,笔记小说中对猿猴性情的说法,也就不同:或谓猿淫,或谓猿义,或谓猿灵。这些看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根据,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构成一种传闻,从而成为文人雅士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激发其创作灵感的材料。
 
结束语
 
猿猴抢婚故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文化因素。在这一故事中,深深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的观念、习俗和信仰。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演变,都始终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对这类故事的研究,能够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
猿猴抢婚故事的起源是很古老的,从它包含的猿猴图腾崇拜因素来看,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它最早产生于古代西部的羌人集团,并作为华夏文化的原始形态之一,对后来的汉族及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渗透到他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风俗、信仰中。作为由多民族成员构成的中华民族,其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被称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很早就渗透到汉民族文化之中,虽然在汉族封建统治者的压制、排斥和歧视下,它们可能会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出现,但是,其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否定的。所以,我们在研究汉族文化,包括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和文人创作的作品时,不应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应在源与流上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当我们把华夏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仅仅局限在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时,就会避免一些片面的认识和看法。
过去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猿猴神话,故在探讨猿猴抢婚故事及《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来源时,把目光完全投向印度,认为这类故事以及孙悟空的形象都渊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在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对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只是流,而不是源。作为一种在民间有深远影响,且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类型,其起源当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原因,而这一文化,就不仅仅是汉族的文化,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书面的、文人的记载,也包括口头的,民间的创作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民间风俗信仰。
 
注释:
[1]舒燕《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起源》,《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第1期。
[2]叶德均《猴娃娘故事略论》,《民俗》1937年第1卷第二期。姚立江《“猿猴抢婚”传说初探》,《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5—6期。
[3]引《山海经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历代笔记小说选》(金、元、明),江畲经编辑,上海书店1983年版。
[5]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版。
[6]《宋稗类钞》(下),(清)潘永因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7]《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淮阳卷》。
[8]参见《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中,与“玄鸟”、“高禖”有关的章节,朱芳圃遗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9]《黄山的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0]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石门县资料本》,1986。
[11]引自《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王国良著,文史哲出版社(台湾),1984年版。
[12]见卷八。
[13]参见《中国民间诸神》。
[14]《宗演去猴妖》,《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夷坚志·江南木客》。
[16]引自《野人求偶记》,紫枫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7]参见《世界野人之谜》,[英]迈拉·沙克利著,方中祜等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笔记小说大观》(一),第91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9]《辍耕录·猴盗》,《历代笔记小说选》(金、明),上海书店,1983年版。
[20]《古今谭概·躲破鼓》(明)冯梦龙,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1]《虞初新志·义猴传》(卷一),第19页。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锡诚]钟馗传说和信仰的滥觞
下一条: ·[宁稼雨]《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前言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杨镕]从“老妈上京”到“跑驴”·[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黄景春]从厌镇鬼神到祈求风水荫佑
·[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
·[陈政禹]从瘟疫民俗到海洋信仰民俗的演变·[罗兵 苗怀明]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