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积淀了十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与猿猴有关的一类作品颇有趣味。从《山海经》到《西游记》,从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到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猿猴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形象。在大量猿猴故事中,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母题是“猿猴抢婚”。从故事的早期形态来看,它们最早产生于我国古代西部的氐羌族群,并以氏族图腾神话的面貌出现。[1]“劫夫型”和“盗妇型”是猿猴抢婚故事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后者则是在人类进入父系制之后才产生的。
后代流传的猿猴抢婚故事,大部分已由古老的神话演变为传说。其轨迹大致有两条:(一)经文人改编、再创作后进入传奇、话本、戏曲、小说领域。(二)在民间以传说、故事形态流传,可分为动物起源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历史人物传说等。无论是文人改编还是民间流传的作品,都带有多种宗教成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 猿猴抢婚故事在文人创作中的发展变化
自汉以后,猿猴抢婚故事引起不少文人的兴趣,不断被录入笔记小说,并被改编为传奇、话本,至元、明、清三代,又被引入戏曲、小说领域。在历代文人笔下,猿猴抢婚故事的两种类型——“盗妇型”与“劫夫型”,呈现着各自的风貌,显示出不同的演变规律。[2]
通观古代文人加工创作的猿猴抢婚故事,可见以下特点:
(1)在民间神话、传说基础上,融入了汉文古籍中其他猿猴传说,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作品中猿猴的形象也趋于复杂。如唐代著名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就吸收了我国古代有关白猿的传说。《山海经·南山经》云:“堂庭之山……多白猿”。《南次三经》亦云:“发爽之山,……多白猿。”[3]《太平广记》引《吴越春秋》云:越王请处女问手战之道,“女将北见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闻处女善为剑,欲观之。“袁公操其本而剌处女,处女应节入之三,女因举杖击之,袁公飞上树,化为白猿”。白猿化为老人的情节,表明当时的人有一种观念,即相信猿不仅善变,而且能够长寿,这与道教成仙的思想是一致的。《抱朴子》引《玉策记》称:“寿五百岁则变为玃,千岁则变为老人。”这种观念直到明代仍很普遍,明人王修在《君子堂曰询手镜》中记载了当时的人对猿猴,特别是白猿抱有的神秘看法。作者云:“人称猿通臂,尝读埤雅尔雅。稽诸简册亦然。或云臂通肩。”其时有这样的说法:猿初生时均为黑色,雄性,“五百岁渐成黄而为雌,又数百岁方变为白。”[4]可见,在古人眼里,猿——尤其是白猿,带有十分神异的色彩,不仅有智慧,而且长命千岁,其性别与毛色亦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种看法反映了古人对猿猴的崇拜心理,并加上他们的夸张和想象。
(2)唐、宋时期,特别是唐代,两类作品都明显带有神仙色彩。至宋代以后,这种色彩逐渐淡化,而文人对“劫夫型”作品的加工也愈来愈少。唐代“劫夫型”作品较多,且不少含有女仙崇拜因素,是与道教的形成、发展分不开的。道教传说中有许多女仙,长年在深山修炼,故能长生不老,永葆青春容颜。唐代的公主妃嫔,多入道为女真,也与道教对女性的崇拜分不开。至唐末,这种女性崇拜形成一大高峰,其标志是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的出现。该书专为女性神仙立传,开女性神仙集传之先河。在这种宗教氛围影响下,唐代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猿猴抢婚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带上了女仙色彩,使她们不再是《神异经》和《博物志》中那些群行要路,强牵男人的野女,而是丰姿绝美,聪慧超脱,颇富人性的女仙真。当然,这一时期的“劫夫型”作品,并非都含女仙崇拜因素,其中有些劫夫者,不是作为女仙出现,而是被视为妖怪的,所以,她们的结局也不是回归山林,而是被符降服,化为猿而死。这种神(仙)妖相混杂的情况,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宋以后作品神仙色彩的削弱,其因主要是唐末宋初,道教神仙思想发生根本变化,由对缥缈仙境的追求转向对人生现实苦难的慰藉和拯救,这种转变符合当时儒、佛、道三家思想相统一的趋势。从而使得文人改编的猿猴抢婚故事对神仙的大肆渲染少了,具有较多的现世色彩。
至于“劫夫型”作品于宋代之后少有文人改编、创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劫夫型”本是母系制度下的产物,因时代久远,民间流传已不广泛,故文人采用不多。其二,宋以后,随着儒、释、道三家的合流和程、朱理学的发展,儒家思想实际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对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般文人,对于“劫夫”一类有悖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创作中很少采用这类题材,即使偶有所采而作,也是将“劫夫”的女子视为妖怪,并给她安排了一个被杀或被降服的结局。
二 猿猴抢婚故事在民间流传中的演变
汉魏六朝文人记录的抢婚故事,文字简洁,忠实于口头材料,基本保留着故事的原始形态,可视为对民间传闻的实录。后代文人笔记中的一些作品,也承袭了这种风格。如宋代洪迈《夷坚志》中的《岛上妇人》、《猩猩八郎》[5]、周密《齐东野语》中的《野婆》等。[6]除文人记录的抢婚故事外,民间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故事,其内容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
(1)动物起源传说。即被叶德均先生称为猴娃娘型故事的一类作品,主要用来解释“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这类故事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汉族地区。从现有材料看,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均有不少异式。与文人创作相比,这些故事生活气息更为浓郁,文字也很活泼、浅俗。从内容看,其产生的时代当很久远。
古代神话大都存在着转变为传说的可能。猿猴抢婚故事一般也经历了从神话到传说的演变,其中有些作品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古神话的遗存。猴娃娘型故事的古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