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走向民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
  作者:叶之青 杨咏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0 | 点击数:6933
 

  “舍得将身作泥土,春风酬尔绿茵园”

  如果说,钟敬文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个人作用,那么,他的这种作用还不如他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大。

  跟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钟敬文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许多做学问的大好时光被耽误了。改革开放后,曾有人问钟先生今后有什么样打算,他意味深长地说:“一粒麦子,种在地下,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出来的不是一粒,而是很多粒麦子。”1982年他写道:“我们希望看到,也一定能够看到的,是那‘满园’的‘春色’。至于‘一枝红杏’的是否‘出墙’来,又有多大关系呢?”90年代初,钟先生的博士生董晓萍问他:“大自然中的颜色,先生最喜欢哪一种?”先生思忖片刻,回答说:“新绿。”这个“新绿”,蕴含的是年轻一代学术传承者的意思。

  30年代钟敬文住杭州的时候,顾颉刚曾很严肃地对他说:“希望钟先生潜心十年,写成一部精审的著作!”从那以后,钟敬文一心要写出一部有三五十年生命力的民间文艺学或民俗学著作。他从1934年至1936年到日本去学习两年多,也与这一愿望有很大关系。后来,他选定了《女娲考》(或作《从女娲神话看我国原始社会史》),有关材料也收集了不少。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动荡,他一直未有条件完成这一专著。“文革”之后,有条件了,却又有了新的想法,1983年他曾说:“……至于写作那准备了多年的专著,是我所关心的。但是,我眼前的任务,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专著。自己的东西是否写成,并不是很重要的。记得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的讲话中,希望大家去做培花的泥土,这样可以使地上出现好花。这是伟大的教导!去年我在一个论文集序文的末尾,写了下面意思的话:我们在学术上希望看到的是‘春色满园’,而不是一枝出墙的红杏。这和鲁迅先生谆谆教导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后来,他的博士生杨利慧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女娲的神话与信仰》。论文通过答辩之后,钟先生说:“写得不错。我给了她指导,她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研究写出来的。写得不错。”

  钟敬文20年代起就从事教学工作,解放后,1953年在北师大开办“人民口头创作研究生班”,连续招了四届研究生。“文革”后,钟敬文以非常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人才培养。1979年夏,他主办了短期的民间文学讲习班,高校教师、文科研究所、地方出版社等60余人参加。秋天,他招收了6名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3年暑期,根据他的建议,举办了民俗学讲习班。他冒着酷暑为讲习班作了几个专题报告。80年代以来,他的教研室培养的已毕业的博士就有30多名,现在正带着的博士生还有14名。如今,他的学生多数成为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骨干,有些还成为中青年博士生导师。

  钟敬文经常买书给他的学生和访问学者,他想,老师买书给学生,他们不会不读吧。他对他的博士生要求非常严格,他对这些学生说:我是替国家在这里选择人才,不是私对私的问题。他以高龄之身坚持给学生讲课,97岁时,有一次要上课时电梯停了,他就从楼梯登上六楼,讲了三个多小时的课。他的学生说,钟先生爬六楼给我们上课,是经常的。

  这就是“一粒麦子”和“很多粒麦子”的哲学。这种哲学里面的灵魂,就是钟敬文自己所说的:“中国这么大,如果每一个读书人都搞个人的一套,发展就不一定大。我想过,像我这样的人,假如我只管自己去发展,走个人的路,也许境况比现在好一点,但对学科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就未必真有好处。”“子女是我们肉体的继承人,学生是精神的继承人。我觉得精神的继承人甚至比肉体的继承人更加重要。为着培养精神的继承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完全值得的。”

  钟敬文在20年代中后期就接触马列主义著作,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等对他的世界观起了重大影响。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阅读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和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特别是后者更是长期反复阅读。抗战前期,他曾有两年多时间投笔从戎,斗争实践使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到思想的升华。钟敬文说:“前线的抗战实践,使我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和整个人生观统一起来了。我深切体会到,我的学术,再也不能是与当前社会和人民没有(或很少)关系的东西。从此,我不管在一般文艺理论上,还是在民俗学理论上,都要求自己与社会,与人民保持密切的关系。在我的脑海中,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真理标准。……我的那种基本精神和目的是磬石般不能移转了。”他认为,他的学术不能“作为一种摆设,而不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哀乐和生死存亡”!——钟敬文的朴素、真诚、平凡和伟大,大概就在这里吧!(感谢钟少华、钟宜先生和北师大中国民间研究所资料库提供图片和有关资料)

  生平简介:钟敬文广东海丰人,1903年生。20年代初毕业于陆安师范,后曾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任教,1934至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神话学及民俗学。1949年到北师大任教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顾问。主要著述有:《民间文艺丛话》(1928)、《楚辞中的神话与传说》(1930)、《柳花集》(1930)、《诗心》(1942)、《民间文学概论》(主编,1980)、《民间文艺谈薮》(1981)、《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1982)、《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1982~1985)、《新的驿程》(1987)、《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1991)、《兰窗诗论集》(1993)、《芸香楼文艺论集》(1996)、《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1996)、《钟敬文学术文化随笔》(1996)、《民俗学概论》(主编,1998)、《钟敬文民俗学论集》(1998)、《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1998)、《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诗学及文艺论卷、民间文艺学卷,1999~2000)、《中国民间文化讲演集》(1999)、《建立中国民俗学派》(2000)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8年10月1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一个甲子的倾心
下一条: ·[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