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潘艳勤]布岱人的“廾桥”仪式与“不落夫家”
——以中越边境的其逐屯为例
  作者:潘艳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18 | 点击数:13505
 
(4)砍竹做“桥”。仪式举行当天,女方家人要派一位夫妻健在的男子到竹林里砍一节被当地称作“大竹”的竹子,做成一个约5~6寸长,2~3寸宽的“桥”,“桥”的两端钉有木条制成的木钉子。还要砍5根大约拇指大小的竹子,准备送到女方家搭“桥楼”。“桥楼”是一个专门为花王制作的三层高的架子,在仪式过程中用来摆设献给花王的祭品和“花”。
(5)包粽。仪式前一天,女方家要用糯米包足够的粽子。每个粽子大约有拳头一般大小,主要作为礼物送给参加仪式的男方亲戚或男方村子里的人。此外,女方家还请妻子的姑妈或姨妈特别包一个大约3~4斤重的“鸡粽”。过去粽子里要包一整只小鸡,因此叫做“鸡粽”,现在改为包一个去了壳的熟鸡蛋。(注:沈光玉佛公说包鸡粽太麻烦,又不好吃,所以才改包鸡蛋粽,但仍然称之为“鸡粽”。)鸡或鸡蛋可以替灾替难,保佑全家平安。这个“鸡粽”要和受礼的妻子一起“过桥”,仪式过后,由夫妻俩分几次把它吃完或者切成数片分给家人和亲戚分享。
(6)其他准备工作。女方家人要给即将“廾桥”的女儿买一双新鞋,并把女儿结婚当天穿的布岱人的传统服装(注:布岱人妇女结婚要穿传统的小立领、窄袖、紧身长衣服和宽脚的大裤子。婚礼结束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因此婚礼上穿的这套新衣服,自然留在娘家里。等到怀孕快生孩子时,媳妇才搬到丈夫家里,这套衣服,则在“廾桥”仪式之前,由娘家人带来。)找出来,准备给女儿送去。同时要准备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到时陪同女儿“过桥”。如果“廾桥”在满月当天举行,外婆家还要给外孙送去一只大约一斤重的公鸡(这只小公鸡将陪伴孩子成长,家人不能随意宰杀,只能随它自然死亡)、外公亲手制作的一个摇篮、外婆亲手缝制的一条背带和一张抱被等。此外,女方家还要自己准备足够的柴、米、油、盐以及鸡、鸭(通常在家已经杀好)、鱼、肉、蔬菜、大米、米酒等物品,以便第二天中午在男方家宴请男方家人及其亲戚和村民。
2.夫家的义务
仪式在丈夫的父母家里举行,因为在这期间,儿子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只有结婚生了孩子“廾桥”之后,他们才能与父母、兄弟分家,单独居住。父母也只有在儿子结婚生子“廾桥”之后,才会给他建新房,完成自己应给儿子尽的最后一项义务。(注:给儿子找媳妇、建新房是布岱父母要尽的两项义务。)
仪式举行的前几天,男方家里就已经开始忙碌了。计划邀请哪些亲戚,购买什么物品,请哪些人来帮忙煮饭菜等等,要提前做好安排,以便傍晚亲戚到来之后,能够按时开饭。
3.亲戚的参与
参加仪式的人,除了女方的家人,如妻子的父母、兄弟、嫂子、弟媳、姐妹以及姑婆、姨妈等人外,更多的是男方家请来的亲戚和村子里的人,较亲近的亲戚,如亲兄弟或堂兄弟,通常全家人都参加;一般的亲戚,只需要一人作代表,通常是女性。因此参加“廾桥”的客人,女性远远多于男性。客人们下午陆续到达,带来的礼物通常是5~6 斤大米、稻谷或外加2~3斤米酒,不需要给现金。亲戚送来的大米和米酒,由男方家收下,部分米酒,将会在宴席上供客人们饮用。
4.佛公的自身要求
“廾桥”是一个“好”的、“喜”的仪式,对佛公有特别的要求。佛公主持“廾桥”仪式之前的3~4天里,不能到有丧事的家庭主持相关仪式,以保证自身的“干净”。如果佛公“违规”,他主持的这一“廾桥”仪式将不起作用,“廾桥”的夫妇将“过”不了“桥”。但“廾桥”仪式结束过后,佛公可以主持任何仪式。
(二)“廾桥”前奏
1.娘家人进屋
女方家人大约傍晚7点钟到达男方家。他们到达之后要在门外等待,不能立即进屋。因为女方家人是“外来者”,随身带有“外鬼”,要让佛公把他们身上的“鬼”赶走之后方可进屋。佛公站在门口,一手拿着半碗水,一手拿着三炷燃着的香,嘴里一边喃唱。喃唱结束后,佛公用手中的香在空中画一张咒符,然后嘴含一口水,喷出门外。目的是不让邪鬼凶神跟随外家人进屋,以保证晚上的“廾桥”仪式平安进行。此后,女方家人才可进屋。
2.晚宴
晚宴开始之前,家人要在神台前摆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有两碗肉、两碗米饭、五双筷子、五个小勺子和三炷香。佛公坐在席子上,一边往小勺子里斟酒一边喃唱,向师傅报告他今晚将要做什么。唱完之后,人们才可以开始吃晚饭。厅堂是关系较近的男性亲戚就餐的地方,通常两张饭桌连在一起,让更多的人可以一起入席就餐。男主人通常坐在神台的前面,其他人没有特别的位置安排。女人和其他一般的亲戚,则在厨房或邻居家里摆桌就餐。男人们吃饭喝酒猜拳,场面热闹喧哗;女人则很快吃饱饭,其余的肉菜多半原封不动,留着打包回家给老人和孩子。欢聚的场面,十分热闹。
(三)“廾桥”过程
中越两国布岱人“廾桥”的时间、过程、内容和唱词都是一样的。两国佛公用同一种语言即当地岱话来喃唱和交流,记录唱词的手抄本也是用共同的古岱字来书写。本论文采用的仪式过程,以200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九)笔者亲身参与的在中国其逐沈光玉老人家里举行的“廾桥”仪式为例。该仪式在沈光玉的小儿子沈德良、媳妇黄爱华夫妇的头胎孩子满月当天举行。
1.准备
晚饭过后,大约晚上10点开始准备仪式。男方家人在神台上摆上粽子、糍粑、熟鸡、猪肉、猪头肉、酒等食品,供祖先食用。神台的香筒里要插三炷燃着的香,即将燃尽时要及时更换。因为佛公要由“香”引路,如果“香”断了,就会迷失方向。佛公面对祖先神台,同时他的前面还要摆有一张小竹桌,上面摆有3碗大米,每碗大米上各插有三炷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河西]孙悟空从哪里来
下一条: ·[施惟达]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
   相关链接
·[唐启翠]歌谣与族群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