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宋海年]为消失的村庄存留历史
  作者:宋海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09 | 点击数:3597
 

  褚家塘是上海西南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原上海县莘庄公社下属一个生产队,在城市化进程中于2010年被全部拆迁。褚半农的《褚家塘志》留下了一部值得一看的地方志书。全书十六卷,分为概况、政事、土地、经济、农业、住房、人口、物产、风俗、方言、人物、艺文、事录、杂记、文献、附录并附索引。

  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从资料性上考察,《褚家塘志》是一部资料翔实完整、求真存实的志书。全书资料全面而系统,如卷三“土地”中记有土地改革后,“褚家塘共有土地面积427.953亩(其中国有142.151亩,私有285.802亩),基地面积15.744亩”等,并按户列表展示是时各家庭占有土地与房屋情况。这类有价值而完整的典型资料还有很多,如绞圈房子不仅是当地,也是吴地极有特色的住房。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被人重视,早在清光绪九年(1883)上海出版物上就有明确记载。卷六“住房”中就详细记载了这种已经消失的特色住宅,并绘制了平面图,配以建筑词语例释。全书另有地图4幅,包括自然村图、位置图、土地田块图和老宅住房分布图,形象直观反映了这个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貌。卷首48幅反映当地特色的老照片,为我们留下当年生产、生活的印记,图表、照片的使用,又使志书体例更完备。

  《褚家塘志》是各类资料齐全的一村之史。阶级斗争是当年头等大事,卷二记载,1950年土改评定阶级成份后,到1964年“大四清”运动时重新划定成份,“共有地主2户,富农5户;地主分子2人,富农分子2人,坏分子1人,右派分子1人。另有富农成份、不戴富农分子帽子者3人”,以及“‘五类分子’子女31人(其中男18人,女13人,含第三代8人)”。卷十三中另有生产队多次批判“四类分子”,还发动群众批判其他人等记录,志书对历年开展的政治运动作了客观记载。卷十五“文献”保存了1966年“褚家塘生产队四清运动总结”、1975年“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几十条标语口号等内容,对于“文革”前夕的农村四清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实质,以及“文革”中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面貌,都有活灵活现的反映,都是宝贵的第一手原生态史料。

  《褚家塘志》记载内容实事求是反映了一方地情。志书卷十三不取“大事记”之名而取“事录”,从1942年至2009年,共收记录497条,除了有阶级斗争、大批判等外,还有大跃进时深翻土地、密植种秧,评工记分时小包工、大寨式,公社办食堂时拆灶头、出饭率,连合作化后拖拉机第一次来耕地、第一次使用电动脱粒机、第一批退休的农民、最后一位乘坐花轿的新娘、何时始用电灯、始通自来水等,都有明确的记载,连起来就是这个村几十年的历史。

  卷十四“杂记”有日本侵略军罪行、反动标语事件、老宅出土银元事件、大寨式评工记分、黄金瓜种植法等9节,内容各自独立而五花八门,作为资料却弥足珍贵。其中“出饭率”颇有时代特征,指一斤米能烧出多少斤饭。人民公社食堂初办时,让大家放开肚皮吃,不需要出饭率,101天后即按出饭率分饭。食堂为提高出饭率,就往米中大量掺入卷心菜、胡萝卜等,志书居然保存有当年11条出饭率记录。1960年1月12日的记载是:“本来食堂一斤米烧二斤七两饭,现在陈进余试验成功一斤米烧五斤饭!比过去整整多了一倍。社员个个笑逐颜开。”“一斤米烧出五斤饭,是先将米放在蒸笼里蒸一下,淘洗后放在碗里,再放进蒸笼里蒸熟”,这种饭松如米花而不耐饥。既能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也避免了村志记述千篇一律、雷同化的通病。

  根据《褚家塘志》是部小志的特点,作者依照收集、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合理设置篇目结构,区分不同层次的入志资料,以小见大,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自然村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史。每卷例目都有可信的资料及相关的知识来作分析,各卷有机结合,合而为一,构成了20世纪中国江南农村60多年生活画面的小型百科知识全书。

  褚半农先生曾参加过1980年代上海第一轮编修地方志工作,除参与编纂《上海县志》外,还主编过《上海县教育志》,积累有丰富的志书写作经验。因此《褚家塘志》的编纂体例、正文撰述,既有自己的创意,又很全面而合乎方志写作的规范。作为目前上海唯一一部自然村志,志书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褚家塘的历史和现状,这为我们研究村史,研究同祖、同宗、同姓的村庄历史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文献。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 2011年09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于常青]神话与历史:殷商意义世界钩沉
下一条: ·[李俊领]四种妖魅作邻居
   相关链接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祝秀丽]秦汉至明清秦始皇庙祠的历史变迁述略·《山西省志·民俗志》出版发行
·[高忠严]地方志与公共空间的审美书写·[齐钊 赵旭东]地方志与中国风俗的区域研究
·地方志文献:呈现佛道寺观立体史·[张勃]北京地方志与民俗研究
·《南京地名大全》揭开石婆婆之谜 ·柳亚子主编《上海市通志稿》将被重新整理出版
·山西“三多”乡村热衷修村志 5年增10余倍·资料提供者享署名权
·[王宪洪]北京方志史料价值初探·[巴兆祥]明代方志纂修述略
·[来新夏] 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常建华]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
·[苏品红]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