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顾颉刚、金毓黻等高度重视的“中国方志考”之下编,未能整理出版,更为可惜的是,有待整理的后半部书稿在“文革”中毁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片面强调“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时代氛围,使不能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的学术著作受到相对忽视。面对学术与政治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还是令人深长思之。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方志名家张国淦(1876-1959)的遗作《中国古方志考》。这本书是“中国方志考”之上编(自秦汉至元),共70余万字,收录方志2200多种,甫一出版即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而作为下编的明、清、民国部分书稿,则未能一并整理出版,更为可惜的是,有待整理的后半部书稿在“文革”中毁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张国淦先生早在1916年即开始撰著“中国方志考”,至1930年初具规模,此后屡有修订。1937年抗战以前,初稿数百万字完成,并应顾颉刚之请,在《禹贡》杂志发表约十万字。顾氏评介道:“蒲圻张石公先生研治地理之学,发愤忘食,盖数十年如一朝,收集方舆图籍之富,甲于旧都(指北平)诸藏书家。遍求各省府县古今志书而读之,并辑其佚著之散见于群籍者,以及序跋评论之属,一字之涉,咸所不遗。作《中国方志考》数百卷,与宜都杨惺吾先生之《历代舆地图》,可谓泰、华并峙者矣。”(《张国淦文集》,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P473)。
1953年,张国淦经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董必武的介绍,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的同事、著名史家金毓黻深知其方志著述的学术价值,72岁高龄时,将整理张国淦之“中国方志考”书稿作为自己拟进行的20项工作之一(《静晤室日记》,P7635)。近代史所领导考虑到金毓黻年老体弱,另外安排王寿彭、李育民协助整理,但主要采用金毓黻建议的方法。即:(1)“分全书为前后二编,前编是古代自秦汉至元,后编是明清至现代。” 按此种方法,已编成部分书稿;(2)“仍分前后二编,但将原资料另加选择排比,以清眉目。凡有关考证处,统作按附于后。”1958年返工另作,只编成总志、河北、东北、江苏几部分,即行停止。张国淦本人主张不分前后编,只按省编次,由古到今,未获采用。
早在1957年7月24日,张国淦与科学出版社签订合同,出版《中国方志考》卷一,字数50万,交稿日期为1957年8月。预付全部稿费的10﹪即500元(按每千字10元计算)。后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年1月20日,商务印书馆致函协助整理的王寿彭:“ ‘中国方志考’第一编前四册,我们已在看阅,其余部分,是否已经整理好?我们盼望早日寄来。第二编最后的脱稿日期和肯定字数,也望见告,以便考虑全书的出版问题。”1月25日张国淦病逝,次日商务印书馆再次致信王寿彭:“从报上得悉张国淦先生已经逝世,不胜哀悼;并请代向张先生家属致意。‘中国方志考’一稿,我们打算出版,前信已道及,第一编谅已最后定稿,第二编的情况,希告知。盼望抽空来我馆面谈一次,或者约定日期,我们去看您。”
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对出版此书极为重视,《中国古方志考》一稿发排后,他们很快又就体例订正等问题致函近代史所办公室主任程红宇,通报删改情况并问询第二编是否再继续整理。
《中国古方志考》上半部(秦汉至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似已成定局,王寿彭、李育民于1960年1月13日致函张国淦夫人顾佶人,告知此书已经发排,且由张国淦之子张英代签出版合同。4天后顾佶人回信,并商及“方志考”下半部整理出版事宜:“方志考后编的校理工作是否尚在继续进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后编也能发印,则老先生数十年的心血和心愿也可全部付之实现。”
当时适逢三年困难时期,纸张十分紧张,出版书籍相当不易。《中国古方志考》上半部早已定稿排版,但直到1961年底仍未能面世。王寿彭于是年12月3日致函顾佶人告知情况。因对张国淦之书稿改为按政治区划分重编,工作量不小,明清以下尚未着手。王寿彭亦与之商量此书下半部如何整理。
张老太太:日久没有通信,想你阖府安好。方志考一书,上半部在去年已排版,今春又加了一次工,新编了索引,在秋季交付商务馆,大约在明年五月可以出书。这部分可印成一本书,约六十万字。现在我已经退职了,身体还好,李育民同志还在所里,将来是否下放,还不知道。程红宇同志早已离开三所。
“方志考”是部很有用的书,社会上早就知道有这部稿子 ,希望出版。若只出一半,真是可惜。过去金老(按:指金毓黻)支持,所以作了这一半。现在金老有病不去上班,三所里没人注意到这部书了。
我追随老先生二三年,老先生对我很好。我想老先生用一生精力作成此稿,我应当把他继续整理出来。但我又感到力量太单薄,学识不够,书的份量太大。
我在退职的时候,和三所领导上谈了一次,我说我愿将方志考下半部带回家中整理。经所里同意,我把全部稿子带回,检查了一次,大体上完全,内中还有不少的地方需要补充。再费些事,可以出版。前些日和商务馆联系了一次,商务馆基本上愿意继续出下半部,但是否准印,须经过开会决定。我要求三所写了一封介绍信,交给商务。现在等候商务的回信,看他是否准印。商务如不印,我再找其他出版社去联系。
现在对下半部的办法,就是如此,照这样办,老太太是否同意,请你来封回信。
对于王寿彭主动提出继续整理书稿之下半部,顾佶人却另有想法,并于1962年3月26日致函王寿彭:
你能对张老先生遗著如此关心,愿意继续整理,感激莫名。我自接你来信后立即去信三所,征求他们的意见,但迄今无回音,不知何故。
现有几件事想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据来信称《方志考》第一编五月要出版,目前纸张仍然紧张,不知出版日期有否改变?盼代为询问。记得当时第一编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而采取目前的整理方法,现在第一编尚未付印,第二编出版社是否接受?如果接受,是否仍按第一编的程序整理?如果出版社不能接受,或接受后并不要求与第一编同样的整理,你费了很大劳力岂不可惜?凡此种种,希望能与三所联系,征求领导的意见。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由三所负责与出版社联系,签订了继续出版《方志考》第二编的合同后,再根据要求动手整理,这样比较妥当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12年02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