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男女在财产分配与子女抚养的问题上,过去与现在变化不大。共同生活过的夫妻因感情破裂或者没有子女离婚的,如果男方先提出离婚且双方同意的,夫妻婚后共同创造的财产如米、钱、家具等分一部分给妻子;如果女方先提出离婚且双方同意的,妻子就不能分得家庭财产;如果男方提出离婚女方不同意的,女方可以多分得财产;倘若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的,女方要退还礼聘且不能分得财产。在西方村,夫妻离婚后孩子一般要留给父亲,特别是男孩一定要留在父亲家中。但如果男孩的年龄很小或者父亲没有条件养育,母亲可以把孩子带走,但长大后要送回其生父家中。
随着现代社会对婚恋观念的导向与影响,结婚后的青年男女在夫家共同生活,传统隆闺走向衰落,这极大地促进和维护了夫妻关系的稳定。以前,村民还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习惯,自2004年以来,村民才逐渐开始办理结婚证和小孩户口,如我们采访到的文书在1999年结婚,2010年才补办结婚证。婚姻登记的办理,使社会对美孚黎婚姻家庭的制度约束进一步加强。因为夫妻只有在领取结婚证后才能办理小孩入户手续、维护权益及其享有一些福利政策等,这在无形中固化了夫妻关系,稳定了家庭生活。与现代社会逐渐走高的离婚现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孚黎现代离婚率大幅下降,体现着从自由到规范的变迁之路。
[总结与反思]
传统与现代共同建构出的文化特色
60多年的社会变迁,西方村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引发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过去曾经封闭的西方村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黎族青年走出村寨,进入城市谋生,黎族青年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其思想观念的多元。他们与外界通婚的比例日趋增长,特别是西方村的青年女性选择外嫁的情况日益增多,渐趋改变了西方村的男女比例,使得西方村传统村内婚的习俗逐渐难以为继,日益衰微。同时,西方村长期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造成村中男孩出生率高于女孩,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调加上女性大量“人才资源外流”,更造成村中男性青年择偶的困难,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孚黎婚姻习俗的变迁可以说是刚刚开始,美孚黎婚俗中的传统因素仍较为浓厚。因为作为植根于某一民族历史与自然传统的社会习俗或者社会观念,其改变的过程并不会像社会生活本身那么直接与迅速,传统中的一些非理性习俗对当地的现代化亦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西方村的儿童婚对当地青少年的成长就有一些不利影响,虽然说这种婚姻并没有法定的约束力,但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还是让许多儿童无心学业,早早辍学,整个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当然,美孚黎传统婚俗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亦可资当代社会借鉴。如美孚黎传统婚俗中更讲求男女爱情和婚姻自由,很少有金钱、地位等物质利益的外在条件附加,这在当今社会显得弥足珍贵。
可以说,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与影响,美孚黎传统婚姻模式在吸取现代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蓬勃发展,传统与现代共同建构出当代美孚黎婚姻习俗的文化特色。这种习俗在未来的具体走向尚难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美孚黎婚姻习俗将会有更大的变化。
[田野手记]
美孚黎又称“长裙黎”,是黎族5个方言支系之一,人口6万多,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5%,是黎族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方村现有772户,3283人,除了十几户外,皆为美孚黎,全部姓符。
传统的西方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自2008年以来,由于连年干旱,村中水田无法耕种,村民几乎全部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村民日常交流使用黎语,年轻人能听、说汉语普通话,中年男子也可较熟练使用汉语普通话,但中年女子多数仅能听懂汉语普通话但表达困难,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则不懂汉语普通话。与其它美孚黎一样,西方村人躯体轻秀、身材苗条;人口集中且居住密集;宗族有祠堂,家庭有神龛,修族谱、排字辈。
上世纪50年代,中南民族学院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编辑组对海南黎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对包括西方村在内的22个调查点进行了婚姻习俗等诸多方面较为详尽的田野调查,编写了上百万字的《海南岛黎族情况调查》(后改名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1992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从2011年开始,笔者作为中南民族大学“海南黎族村落变迁”调查组成员,又多次对西方村进行调查,此文即为调查中的部分内容。通过我们的田野记录和反思总结,读者对美孚黎的婚俗状况以及他们的生存状况能够有所了解和思考,进而对当代聚居少数民族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能有所考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9月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