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纪念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诞辰10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鄂托克旗胜利召开
  作者:奇金花 莫日根达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4 | 点击数:5383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共鄂托克旗委员会、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诞辰10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胜利召开,填补了中国蒙古族故事文化学术研究空白。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由中国民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中国民协文艺之乡管理办公室主任、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主任钟进文;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与综合研究室主任陈岗龙、央民族大学博士后,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丽丹、内蒙古著名作家、评论家哈达奇•刚、内蒙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包斯钦、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助理调研员白音其木格、鄂尔多斯著名民俗学家策•哈斯毕力格图、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委员马格斯尔扎布、鄂托克旗志主编仁钦道尔吉等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从人物、艺术、学术角度对故事家朝日布及其所讲的故事发表了各自的论文评述,给予朝格日布极高的中国民间文化艺人评价。

  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1912—1990)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宝日和硕苏木海岱嘎查人。出身贫苦牧民,8岁喇嘛,45岁还俗。朝格日布从小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并擅长佛教查玛舞的表演。朝格日布的故事来源多元,基本上是社会传承,既有从俗人听来的民间故事,也有从喇嘛师傅那里听来的寺庙故事,因此朝格日讲述的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朝格日布作为游牧蒙古族故事家代表,他的故事根基深扎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古老土层,蕴含有大量的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凸显着蒙古族文化“源头”特征,也体现着蒙古族的一些古老的思维与哲学思想,是鄂尔多斯优秀民间文化之瑰宝。

  今天,纪念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诞辰10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开启了蒙古族民间故事文化的研究、传承新步伐,将会越来有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其中。这对于加快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稿件来源:鄂托克旗民族宗教事务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2-08-23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孙国东 林曦]话语争夺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
下一条: ·上海市举行《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编纂工作会议
   相关链接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李丽丹]喀左“狼外婆”故事诗学探微·[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阿都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蒙古族“风马”渊源之探·[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