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果能基于任何一个理论观点深入下去,必定会产生好的结果,并为跨学科互动提供基础。例如,中国的《徽州》及相似的作品就可作为关于文化的艺术影片或关于他者(异族人)文化的纪录片而踏入人类学和纪录片的边缘(所谓“人文记录片”的概念提出者似乎尚未形成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定义)。这种影片有一定民族志价值,但其最高目标似乎是艺术表现性,因此成为商业化艺术影片。虽然它们不是民俗学影视,可这并不影响民俗学家从中吸取有益的因素。任何好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文化或民俗信息,可以从多个视角加以阐释。其他诸如麦克道格尔(MacDougall)的作品是以艺术性为最高境界(也许可与《徽州》的制作人相比),且有明确的立场:尽管身为商业电影,这种民族志电影要被视为文化作品(cultural artifact),服务于“社会科学的信息资料;其方式如神话、岩石画和政府文件”(1978:405)。
再如,“少数民族电影”、“乡土电影”或“农村电影”、“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影片都充分体现出民俗和“影视民俗”素材对某些影片的(商业)成功所起的作用,而民俗学家对此似乎还未给予相应的理论关怀。大众影评几乎没有民俗学家的声音,主要民俗学刊物亦无民俗影视评论专栏。这一局面要求民俗学家应当立足本学科,博采众长,不断探索民俗学影视研究的新路子。正如廖海波指出,“现代的影视艺术无疑都是专业创作者艺术思维的结晶,但根据创作意图,把符合需要的民俗文艺按功能和旨意重新排列、组装以达到新的意境和情趣,在创作中采用民俗文艺的形式或从民俗文艺中撷取素材的影视作品比比皆是”,而且,在有些影片中,“民俗已不再是简单的点缀和附庸,而成为影片的叙事主体和主题载体”(廖海波2004)。其实,这也正是上面提到的“影视民俗”现象,有别于“民俗影视”.例如,影片《十七岁的单车》(2001,王小帅导演)便聚焦于城乡冲突中的民工与市民生活。同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弱势族群”问题,而民俗学家仍然未对“民工”等非传统的“民”和“俗”投入足够的关注。
民俗学家在寻找民俗学的影视研究视角,立足建设民俗学的理论方法的过程中,除了借鉴上述观点外,需要解决的还有研究对象和理论出发点问题。当下“民”与“俗”不但需要合二为一,还要密切关注正在变化中的“民”与“俗”.在理论上,民俗学家还需更充分利用符号学与阐释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强调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的研究,一方面应建立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模糊学科间的界线,而这两者并非不可统一起来。民俗事象与影视结合已成为必然。艺术地表现民俗事象已经成为民族与民俗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同时,公众的接受与实践又体现了民俗的最基本的娱乐功能。但是,对影视与民俗结合的阐释、理解以及消化吸收则会因文化背景、学科理论以及现实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些都将是有益的不同。因此,民俗学家有理由借助于对民俗的更深刻的理解对民俗的记录和研究做出独到的贡献。
注释:
① 该组织的网址是:http://www.societyforvisualanthropology.org/,有较详细的介绍和书目。
② Folklore 1934:290.
③ 该书英文版由肯塔基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将于2007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④ 有关谢尔曼的观点,可参见译文:“聚焦:电影与21世纪民俗研究的生存”(《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第51-61页)。
⑤ 有关民俗影视与影视民俗的概念界定,可参见《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概念辨析”栏目。
⑥ 影视民俗(Filmic Folklore)在英文中也是个新概念,最初定义于“Filmic Folklore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Western Folklore 63-4(2005):263-80. Special Issue: Film and Folklore.
⑦ “人文记录片旋风: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人民日报》,2006年8月17日,第9版。
⑧ 例如,《民俗春秋:中国民俗学会20周年纪念论文集》、《20 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关照》,及《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⑨ 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iea.cass.cn);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网(www.sachina.edu.cn);人类学网站(www.face21cn.com/rlx/);中国民俗网(www.chinesefolklore.com);中国民俗学会(www.chinesefolklore.org.cn)。
⑩ 例如,中国纪录片网(www.cnjlp.tv);福客网(www.folkw.com/www/video/);(英文版中国影视人类学网)www.anthro.net.
(11) 参见,http://iea.cass.cn/intro.asp及http: //iea. cass. cn/lib(2007年1月)。
(12) 张文凌,“被遗忘的中国民族志影片与电影人”,2003年04月10日,人民网。参见,http://www.longhoo.net/big5/longhoo/news/amusement/node105/userobjectlai56923.html(2007年1月25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