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徐赣丽 郭悦]认同与区分
——民族服饰的族群语意表达
  作者:徐赣丽 郭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2 | 点击数:12786
 

 

摘要:民族服饰通常被视作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外在标识,体现并强化着族群内部的认同及与他族的区分。然而,在一些多族杂居或不同民族相邻而居的地区,族属的不同很难通过服饰的形质来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失去了认同的依据。一方面,想象中的差异帮助他们确认彼此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事实上的共通之处又使他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于是,在族际交流的情形下,服饰的“大同小异”更多地成为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生存策略。
关键词:民族服饰;族群认同;适应性变迁;苗瑶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2-0023-09

在认同过程中呈现的“民族服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范畴,它不仅指具有族群文化代表意义的传统服饰,也不排除具体语境中的服饰变迁,比如当代少数民族普遍认同的用现代工艺、迎合大众审美而制作的现代民族服饰。本文即在此范畴下讨论在不同场景中,人们如何通过强化或淡化服饰的认同功能来适应当代生活,获得各方面的平衡。
穿什么样的衣服表面看来只是个人的随意选择,其实背后常常有着目的性以及社会根源。由古至今,以服为制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在提倡自由开放的现代社会,衣着所反映的个人时尚品味也依然对应着消费层次与社会地位。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是否穿着民族服饰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往往暗含着多种力量的抗衡与妥协。一方面,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最显著的外在标识,常常被各个族群所固守,并被赋予特别的象征意义,运用神话、传说、故事来强化记忆或增加其文化内涵,以此代代相传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民族服饰也并非一味地强化认同,在某些情境下,民族服饰的认同功能也在适时地、有目的地被淡化。“认同”有多种:包括心理上的认同,即在强烈的族群意识作用下自然产生的认同;还有形式上的认同,即那些纯粹作为策略的认同,而这样的认同会造成“重新认同”或认同意识的逐渐淡化。那么在族际交往过程中,民族服饰的认同究竟何时强化,何时淡化,其目的何在?在此,试将影响服饰认同强化与淡化的因素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族群意识的强弱相关
 
通常,族群意识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自己族属的认同,其次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最后是在行为上对民族传统的遵从。一般而言,族群意识越强的民族,会越强化服饰的认同功能,强调“我族”与“他族”的区分,于是其服饰通常具有独特性,并且不轻易更改。反之亦然。
对广西壮瑶民族有较深研究的日本学者塚田诚之曾说,瑶族是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中族性意识较强的。在我们的调查中,事实也是如此,表现之一就是瑶族对于自己的民族服饰特别固守。广西龙脊地区的黄洛红瑶村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寨,他们以自己特别的服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红瑶人对自己的传统装束不仅仅是“喜爱”而已,族群内部还有规则规范着人们的着装行为。如在婚宴上传唱的教谕歌谣《小兰梅》里就有:“妹仔去了七句,逢着八句上头。有的包头裤带,头裙衣袋,上身要装满,下身要装澄。上身没装满,下身没装澄,有妻等于无妻样,有天等于无日头。”黄洛寨的老人解释为:“女人家就装女人家,穿裙子呢要套好,又要把围裙绑好,不搞那个样子不好看,要是不男不女的,鬼(家仙)都不在屋。你没得衣服穿,人家看着会说,这一家人穷得很啊,都不便(像)个人,你再漂亮的姑娘家没得衣服,好像很卑鄙啊!”这里,卑鄙与漂亮相对,可见不穿本民族服装,或者穿戴不配套不统一就是违反了族群内部的规矩,将会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红瑶花衣的衣背下方挑绣有一对老虎爪,像方形的官印。当地的传说这样解释:很久以前,一皇帝与随从上山打猎,身骑骏马,奔腾如飞,行不多久,即将其随从甩得老远,独自跑入深山密林里。突然骏马不走了,跪在地上,这时一只老虎向皇帝扑来,皇帝搭箭射虎不中,生死关头,一位瑶族姑娘一箭射虎倒地,皇帝得以脱险。为了感谢瑶姑救命之恩,皇帝随手砍下老虎爪,沾上虎血盖在瑶姑上衣的背面做印鉴,说就以虎爪做玉玺,今后凡持有老虎爪玉玺的人,见皇帝不须下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红瑶妇女的花衣背部都绣有一对老虎爪花,世代流传。红瑶的妇女们说,花衣上其他花纹可多可少,唯有老虎爪花不能缺,这已经成为其认同的标志之一,也是其族群意识强之表现。
民国元年至民国廿二年,龙胜县长之职虽几度更迭,但无一例外都曾下令强迫少数民族人民改装,只有红瑶一直未能改成。如民国元年八月,龙胜县建立“五种联合改良策进会”,以“改良龙胜土俗习惯,劝兴学,正风俗,促进地方人民进步”为宗旨,拟定相关条例,其中“改正各种异服”、“整顿风俗习惯”被明确下来并强制执行。《龙胜县志》记载:“民国2年,龙胜知县黄祖瑜颁《喧告》,强迫少数民族改装,派员下巡,如遇妇女穿裙子的,用线钩挂破。引起少数民族不满”。人们编有山歌反映这一历史事件:“民国世界乱纷纷,孟山通汉有几多?他喊讲要改装发,若凡不改又套人(抓人)”。在这样的情势下,县境内少数民族纷纷改装,而龙脊瑶族却顽强抵制,保持了著裙的传统。红瑶老人说:“这裙子不是讲只有我们瑶人穿,原来汉人、壮人、苗人也是穿的。汉族改得快一点,少数民族改得慢一点。壮族的穿裙,我们出生来还看到几个,我们还是麻直穿裙子!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一辈一辈的传下去的。”她们回忆道:“我们年轻时,讲穿裤子是最不漂亮的了,像吃斋那么样。你如果真的穿了裤子,人家真的会那么讲,不给改的”。“过去在国民党的时候,刚解放的时候,你看哪个要是穿裤子,人家笑死你去,讲你像个什么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你背了祖宗了,我们祖宗要穿裙,你都不穿”。所以,至今一些老妇人还一直穿着百褶筒裙,说她们穿惯了,换穿裤子怕“羞惭人啊”。这体现了其对民族服饰的强烈感情,换句话说,即是有着保持自己文化的强烈意识。
不止是裙子,红腰带也是红瑶妇女重要的认同符号。它不仅点缀服装色彩,塑造女性形体美,还有着特殊的来历,老人们说它代表狗尾巴。黄洛有这样的传说:皇帝的三公主婚配与狗王生养出盘瑶;过后狗王外出遭人拦路劫抢,被杀身亡,三公主只得改嫁,红瑶即是盘瑶母亲与继父生的后代;因而盘瑶、红瑶是同母异父的关系,为了纪念狗王,盘瑶祭头,红瑶祭尾,所以作为“后爷的仔”,红瑶就系垂坠长穗的腰带以“纪念那个尾巴”。此外,红瑶女子的头帕也体现其认同,通常由一尺三寸见方黑布做成,四角和正中心绣有拇指大的方形印,以“工”或“弓”字图案构成,复杂而精细,称为“瑶王印”,传说把“瑶王印”戴在头上,能够得到神灵庇佑,“不怕鬼”,这和花衣背后的“官印”有着同样的寓意。不管是“官印”、“狗尾巴”还是“瑶王印”,都是强化瑶族认同的重要符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老北京如何应对水患?
下一条: ·[江南]保留一片“活着”的文化记忆
   相关链接
·[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丁影影]族群认同视野下龙南客家香火龙的传承路径研究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
·[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文面文化复兴现象析论·[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梁爽]新疆锡伯族的本土化与族群认同
·[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梁爽]锡伯族的图像叙事与历史记忆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
·[魏琳琳]蒙汉杂居区四胡演奏与族群认同研究·[邓启耀]不离本土的自我传习与跨界传播
·民族服饰:穿在身上的神话古歌·[田兆元]创世神话图像景观的重塑
·[杨杰宏]音乐祭礼:族群艺术的身份再造与多重表述·多彩中华 丝路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