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王彦]“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以水族马尾绣为例
  作者:王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2 | 点击数:10875
 

  四、马尾绣制品自身的变化

  近年来,马尾绣的功能已逐渐由传统的实用生活物品,拓展到工艺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特色礼品等多个方面,成为三都县标志性的民族工艺产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马尾绣制品的内容、形制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纹样在继承中创新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马尾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各种吉祥纹样,映射着水族人的审美心理。马尾绣的传统纹样以动植物和自然力量为主,如:凤鸟、蝴蝶、蝙蝠、螺蛳、马、花草、雷电、日月等,它们或者与水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或者蕴含了古老的神话传说,记录并传递着人们求吉祈福的心愿。随着信息源的增加,水族女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来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同时,一些刺绣者积极尝试,把生活中见到的场景,对事物的美好想象,甚至是电视中的景物引入到自己的马尾绣中。在培训班的学员作业中,有些作品直接将所学的水书吉祥文字作为主纹;有的把生活中的水族男、女青年当作表现对象;有的描绘了记忆中的特殊场景。在马尾绣的服饰中也不乏创新的纹样,如廷牌镇访谈对象所展示的盛装中绣饰了独特的人物、头像,其造型生动、简练,富有创意。和许多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作品一样,马尾绣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整体,但同时它的每件作品又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每位创作个体的艺术积累和所见所感,因此不同时期的作品会呈现出各自的风貌。

  (二)形制在生活中流变

  随着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水族马尾绣作品的形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按照存在状态,大概可归纳为四种情况:

  一是逐渐消亡类,如枕头、被面的装饰。在九阡镇水各村的水族文化展厅内展示着枕面和被面镶饰马尾绣的实物,但在水族的生活中已很少见到。

  二是演变并存类,如绣花鞋。马尾绣翘尖花鞋是水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传统的纳底绣花布鞋依然存在,但喜爱新样式的中青年女性将马尾绣与高跟鞋相结合,利用成品高跟鞋底辅以手工绣花鞋面,加工成为水族地区特有的马尾绣高跟布鞋⑦,其中的红地绣鞋更成为县城女性结婚时的首选。

  三是保留继承类,如背带。马尾绣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工艺精美、繁复,堪称水族马尾绣的代表作,仅背带盖部分就由20个马尾绣片组成。水族地区至今还保持着送背带的习俗,当姑娘出嫁后生第一个小孩时,娘家人一定要送上一床马尾绣背带,祝福女儿婚姻幸福,祝福孩子吉祥安康,自家不会做的也要买来送。因而在乡间集市上至今仍有马尾绣背带的交易,这一形制的作品得到了较好的继承。

  四是延伸拓展类,如盛装衣饰。马尾绣流传地区的传统女性盛装只在围腰上装饰马尾绣胸牌,而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马尾绣价值认知的提升,马尾绣装饰拓展到了领襟、袖口、裤腿等部位,人们在节庆和重要场合时以穿戴自己绣制的马尾绣盛装为荣。与此同时,部分商品化的马尾绣作品形式发生了转化和延伸,加装镜框的绣片、大型壁挂等纯装饰类制品应运而生,甚至出现了为企业定制的产品商标,马尾绣被带入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五、马尾绣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马尾绣不仅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更是水族的文化血脉,在一代代的作品中传递着祖辈的历史和情感,与一些民族地区所传承的刺绣作品趋于简化和雷同的状况相比,水族马尾绣在“非遗”后形成了新的传承情境,在变化中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积极的角度讲,各方的关注与当地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带来了新兴市场,推动了马尾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艺持有者的地位,为人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和创造力。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马尾绣不再是单一的、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艺品,一部分制品已成为特色民族商品,在这种转化中,马尾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削弱。传统的马尾绣是水族人的生活必需品,是制作者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绣品的优劣是衡量制作者是否心灵手巧甚至是品格的重要标志。而当其成为商品之后,人们更加追求制作速度和外在形式,工艺得到了保留,但内在却往往被忽视。与家庭为主的口手相传方式相比,集中授课的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员对马尾绣所蕴含历史、文化认识的单一化,在主体内涵得到普及的同时,很可能使一些精髓的文化传统被误解或遗失。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延续和保护传统。由地方政府投入力量做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4],分级建立专题的传承展示中心,由当地的传承人担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制作步骤、用料不简化,守护好传统手工技艺的特色,不单纯追求产量和经济利益,在教授技艺的同时,还强调马尾绣的文化内涵,保护精神财富。这是保护之本,也是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是创新与市场拓展。“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4]借助学者和媒体进一步提升马尾绣的社会认知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有创新意识的传承人合作,充分发挥传承人的艺术才能,地方政府予以减免税收等适度扶持政策,依托企业的运营优势,研究和把握现代商业环境的特点,开发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打造出马尾绣相关产品的品牌,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多层次开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锡诚]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
下一条: ·[胡敏中]论非物质文化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