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孙作云:我国美术考古学奠基人
  作者:韩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13 | 点击数:5255
 


  

  孙作云(1912-1978),字龙举,号雨庵,辽宁省复县人。着名历史学家、诗经学家、楚辞学家、神话学家、民俗学家,我国美术考古学奠基人。1956年调入河南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孙作云1931年考入复旦大学文学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示威、请愿活动,并参加大学生义勇军。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闻一多。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1938年参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工作。1941年受聘于北京大学文学院。1946年,任教于东北大学等校,并任沈阳博物院研究员。1948年随博物院迁到北平,1950年调入北京历史博物馆,同年与张政烺等发起创办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历史教学》。1952年应聘调至平原师范学院,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开始执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直至去世。先生在河南大学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历史文选、《诗经》选读等课程。曾任河南大学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史学月刊》编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在任教于河南大学以前,孙作云已在《楚辞》、《诗经》、神话传说、民俗及美术考古等多领域崭露头角。但其真正的学术高峰是在调入河大之后,在河南大学优良的学术研究氛围中,孙作云在多领域的研究都有了突破和飞跃,成为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大师。《楚辞》研究中,对各篇写作时代、《天问》错简、《九歌》神只等问题的研究均有开拓性成果。他提出《九歌》是楚国国家祀典的乐章,这种学说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楚文化是孙先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其获得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他因此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楚风堂”.

  《诗经》研究上,孙作云文、史结合,出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影响巨大。神话研究方面,因较早全面系统地运用图腾理论研究神话,并作出突出贡献,学界称其为“孙图腾”.他还是我国美术考古学最重要的奠基者。

  在河南大学工作的20余年间,厚积薄发的孙作云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论着,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其着作被收入《孙作云文集》四卷六册,总字数逾250余万字。其教学工作也成绩斐然。因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学生们都抢着要上他的课。甚至中文系的学生还积极要求把他由历史系调入中文系。他将一批批有志青年引入学术殿堂,教学上没有丝毫保留,不少学生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学人。

  临终前,孙作云曾说“五十年后,人们会重新认识我。”其实根本不用50年,其贡献已为学界普遍重视。《孙作云同志对于楚文化的研究》、《孙作云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孙作云民俗学视域下的神话研究》、《孙作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解析》等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已经用一篇篇论文缅怀先生的巨大贡献,这无疑是一个学者最荣耀的墓志铭。 (韩鼎)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12年08月1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周质平]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文化(下)
下一条: ·梁文道:再造文明与恪守传统的变奏
   相关链接
·[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
·[苏永前]多重证据视野下的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苏永前]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
·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深切缅怀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柯杨教授
·讣告:柯杨先生千古·沉痛悼念陇上学人柯杨先生
·柯杨:现在的人不但不会生活 尤其不会生存·沉痛悼念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刘志文先生
·[苏永前]战神的子孙: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张成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俗实践者能被视为公众民俗学者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