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寻访水族文化的“图书馆”
  作者:记者 霍文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07 | 点击数:8789
 

  精通卜测的先知

  水族笃信水书,水书先生是民族信仰的使者和先知。采访中,人们不断举例告诉记者,水书先生卜卦测算十分灵验。

  据说,已故水书先生潘继先曾给人测算,下葬的吉日是来年冬天的某日,有大雪(水族认为,下葬时下雨下雪是大吉)。下葬那天果然大雪飘飘,荔波县档案局的工作人员闻讯后皆前往观看。这样的灵验例子数不胜数,难以用科学解释。

  在荔波县档案馆馆长姚炳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荔波县城探访当地“最灵验水书先生”谢朝海。进门后,还未作任何交流,他直接为记者打卦,测算过往经历,详细到年月。

  在“外人”看来,巫事活动是一种封建迷信,偶尔应验只是巧合。但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城镇工作的水族市民也离不开水书,原因何在?对此,荔波县政协副主任潘永会告诉记者:“在水族人看来,水书是一门类似易经的学问,它代表了原始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习俗。”

  水书先生后继堪忧

  水书先生与水书的密切关系,与“鬼神”交往的无限神秘,以及他们身上承载的民俗、天文历法、宗教等各种文化密码,犹如水族社会的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辉。

  然而,城镇化的来临和商品经济的涌入,使水族原有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告诉记者,荔波县2002年11月召开“荔波县拯救水书经验交流暨捐赠大会”时,县里有42名水书先生,现在已有10人去世。健在的水书先生年龄都超过60岁,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较为保守。学习水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水书先生继承人面临断层,多位学者称,“水书习俗面临消亡并非危言耸听”。

  记者拜访的四个村寨中,一两百户人家,只有一两位水书先生。上述6位中,年龄最小的已73岁,很少有人向他们学习水书。“我的三个儿子都不懂水书,年轻人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学,也没时间学。”潘昌楼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档案馆、博物馆和专家学者的来访,让少数水族人感受到了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隐隐意识到传承水书习俗的重要性。潘昌楼现年77岁,他的三儿子潘秀都表示:“我打算过两年开始学水书,把家族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从2011年开始,荔波县永康乡、水尧乡开始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小学生了解水书文化。

  然而,水书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能否得到传承,仍然令人担忧。正如学者所说,“倒了一位水书先生,就倒了一个民间图书馆”,如何保护并“新建”更多的“图书馆”,仍需探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6日第326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大山深处的水家易经
下一条: ·水书充满阴阳制化的哲学思想
   相关链接
·[刘来法]富源古敢水族“吞口”溯源·[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
·[葛婷]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韦布花]文化生存与困境:水族端节嬗变的自我抉择之路
·[黄明毅]传承文化与脱贫致富·[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
·[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王新宇]中华第一卯——走进荔波水利大寨
·[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郑振满:民间文献如何让历史研究“接地气”
·[许多多]民间文献中的语音线索·[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
·[包和平 包爱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
·水族马尾绣“出山”之路:原生态与市场并重·[刘雄伟]《千家洞木本水源》的历史真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